历史上有哪些学校的名字?

1,碧雍原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圆形校园,四周有水池,正门外有临时桥。

东汉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毕雍作为尊儒、行礼之地。除了北宋末的国子监预备学校(又称“洋学”)外,其他都是乡村饮酒、射大员或祭祀的场所。

2.成军:相传是古代尧舜时期的一所学校。

原始氏族公社后期,氏族规模逐渐扩大,形成部落联盟。

社交生活往往更复杂。除了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抗御外敌的军事行动外,还有祭祀、庆典等各种集体仪式活动。

3.国子监: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明清时期,要么建立国子监,要么建立国子监,名称不同,制度也有所变化。教授王公贵族子女的机构的学生被称为“帝国学生”或“国民学生”。

4.国子监:汉魏时期建立的国子监,西晋时改为“郭子学堂”,隋朝时改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和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5.书院: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

总的来说,它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讲课和学习知识的私人场所。

宋代有四所书院。

我们熟悉的明代东林书院,培养了杨炼、左光斗等一批林东党员。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学校了。

当时学校的名字是“垹垹".

高一级的大学叫“山东”,低一级的小学叫“夏冬”。

在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学校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学”、“东阶”、“西阶”、“学堂”。

到了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这四个学派的名称分别为“薛”、“右薛”、“左薛”、“徐”。

后来的朝代也有在宫中设立学校,称为“碧雍”和“成君”。

到了汉朝(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级别的学校叫国子监,下面的学校分别叫东学、西学、南学、北学。

后来国子监改为国子学、国子思、国子监。

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汉朝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其中私塾图书馆又称蒙学,是一所私塾,相当于小学水平。

一直到2012,最近还有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但“国子监”不再。成为专门从事教育管理的全国性机构。

这时,普通学校被称为“书院”、“自习室”、“私塾”。

光绪二十九年,清* * *颁布了《奏学条例》,不仅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而且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

《游戏学校章程》中公布的小学课程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