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听的习惯

“听、说、读、写”是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听力是语文学习四大能力之首,因为“听”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其他三大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过程。”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学生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会倾听有两层含义:第一,倾听他人需要注意力、细心和耐心。“听”就是用心、仔细地听,这也是一种礼貌,是对说话人的尊重。二是“听”,边听边思考,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记住别人说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形成良好的听力能力,会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听力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可以介绍很多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听讲欲望。根据大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一定的故事或童谣。学生可以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故事情节贯穿教学始终;可以做一些学生喜欢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或者比赛;多媒体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还可以举办“每日故事会”,一个学生每天讲一些情节简单的故事和小故事,学生可以当评委打分,让大家都有机会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听众要认真听别人讲的理由。让学生当评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他们认真自觉地听,从而提高听力能力。

其实老师本身也是学生有听的欲望的一个因素。学生往往喜欢听哪个老师的课,因为喜欢,所以会认真听他的演讲。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当朋友,用亲切的话语、细微的动作、亲切的表情,缩短师生之间的精神差距。当学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意见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如“你听得最认真,这是对别人和自己的一种尊重!”“你的听力真好。你能听出这么小的差别。”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课欲望一定会上升。

第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

老师应该及时教会学生如何倾听。老师提问时,要让学生先静下心来想一想,而不是急着举手。如果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会怎么表达?让其他同学回答,他会怎么回答?有些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要打断或与其他同学讨论,认真听他们的发言,总结他的发言。在他发言后,如果有不同意见,他可以通过“我认为……”、“我认为……”或“我有话要补充……”的方式与同学交流。

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听。这里我把“从”字介绍给学生,把“从”字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注意听的思路。我把“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好的倾听者,因为“聪”字的大耳朵占了整个字的一半。其次,聪明的孩子会做事,会说话,会用心。用心是基础,在“聪”字的右下角,“聪”字右上角的两点不就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先做后说,多做少说,做一个踏实的人。当孩子分心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你想变聪明吗?”除了注意、倾听和思考,倾听还应该与视觉联系起来,注意看说话人的表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讲话的内容。其实听的时候眼睛看着说话人也是一种礼貌。有时候说话的人语速很快,听不懂就不要停留在那里。坚持听下去,当你条理清楚的时候你就明白了。

第三,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习惯,培养听力能力。

1,督促学生学会倾听。

大三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在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比如经常让学生谈谈同行发言的优点、错误和补充。也可以采取一些口头指导,比如“注意,他和你一样吗?”“你有不同意见吗?”或者“你听懂他说的话了吗?”另外,让学生重复刚才说过的话。当有人在演讲过程中不注意时,示意要发言的学生停下来说:“等等,还有多少学生没准备好?”?比比谁听的最认真?“通过反复及时的提醒和交流评价,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认真听同学说话的好习惯。

2.运用教学技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教案,让语文课堂有中国味,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可以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提高听力。比如以正确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回答“仔细听”;“一、二、三——伸出你的手”;去,去,去-坐直了。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交友和扩大词汇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如果你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设身处地为演讲者着想,尊重演讲者。要求学生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他们对别人的发言有意见,也要等别人发言完了再发表。这样既能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表达欲,又能努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以同学为第二位。

小学生争强好胜,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他们要及时评价他们,比如“你看,他听得多认真,别人说什么都不容易说!”“他发现了别人的缺点,真的很神奇,帮了别人很多”等。,而其他孩子听在心里,也会在行为上有所表现。老师也可以奖励认真听讲、贴小红花、打五角星的学生。

4.老师们树立了榜样。

实例胜于言语。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课堂上的言行,做一个耐心而专注的倾听者。当学生说话时,教师首先要带头认真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正确与否,无论流利与否,犹豫不决,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更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教师的“听”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听课氛围。老师认真听学生讲课的习惯,为学生养成听讲习惯树立了一个明智的榜样。

(二)辅以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课堂训练是主要阵地,但还是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在课堂上得到了正确的方法,你就应该在课堂外得到它。”日常生活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最大课堂。我们应该做一个认真的人,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

每天课前五分钟或课后阅读课,训练学生课后听读,老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课外读物,生动形象地讲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停下来,问学生一个单词的意思,猜测一个句子或一个单词,想象一个情节或故事的结局,或者提问。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我为六一献计”、“经典诵读大赛”、“古诗词诵读大赛”、“故事王国”、“故乡美”、“演讲——我的理想”、“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认真听讲。总之,只要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他一定会找到很多方法和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

学会倾听是一种教育,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的新内涵,是新课程标准和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构建互动交流和谐的新课堂的重要保证,是学生立足社会的保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形成良好的听力能力。学会倾听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