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用美丽浇灌孩子的心

《窗边的小豆豆》是畅销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它已被翻译成33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直到今天,它也是日本最畅销的书。20年前,这本书被介绍到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孩子、家长、老师、教育研究者都在谈论它。这本书虽然是儿童读物,但却引起了教育界和家长们持久的阅读热情。很多人都写过相关的评论文章,从各个角度分析书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基本上看过这本书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进入书中描述的巴学园,而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书中个性化的、无差别的爱情教育在现有条件下只能是理想的,尽管巴学园曾经是一所真正的小学。

这本书最大的触动是,童年教育真的对一个人的一生有这么大的影响!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不断地看育儿方面的书。童年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实是我听了很多年的话题。但以往这类言论大多是从问题青年或问题儿童的角度来解读的。这些言论总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心理创伤,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这种阴影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甚至导致精神疾病。这种言论让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心生恐惧,不断检讨自己,生怕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但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就那么不一样。它向我们展示了良好的童年教育是如何让那些在别人眼里有缺陷的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这不仅给了我们希望,也通过巴学园的老师和小豆豆的家长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在今天的日本,黑柳彻子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老太太。抛开其他成绩不说,据说她主持的电视脱口秀《子车的小屋》已经播出了一万多期,日本艺人都以这个节目为荣,足以证明她的优秀。人们常常会想,这样的人,在她的童年一定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事实是我们很失望。童年时,她因为被判定为问题儿童而被劝退,最终经过多次辗转反侧,进入了书中描述的那所独一无二的小学——巴学园。她在书中解释道,“窗口”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斥在外围的感觉,而不是处于主要位置。.....而且在第一个学校,其实我一直有一种模糊的排斥感。“她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一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在身边大人们的教导下,终于能够顺利的学习和大家相处的故事。

让孩子们着迷的巴学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所学校设施简单,校门用两棵树连接,教室用旧电车改造。巴学园只有50多个学生。他们有的是身体残疾的孩子,有的是像小豆豆一样被其他学校拒之门外的“问题儿童”,有的学生因为其他原因不适合做普通小学生。不管怎么说,这个学校和我们现在的特殊学校很像。然而,在这50多名学生中,成长了一位像黑柳彻子这样的著名艺术家、几位舞蹈家和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物理学家。其他在普通岗位上工作的人也是乐观快乐的。甚至几十年后,这些同学每年都会在巴学园的运动会上相聚。可以说,巴学园时期是他们一生都珍惜的幸福时光。

其实,在巴学园的那段快乐时光,不仅给了他们快乐的童年,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正如黑柳彻子所说,“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先生,我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包围,不知如何是好。也许你会有这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直到长大?”被普通学校判定为问题儿童的小豆豆,隐隐约约有被拒绝的感觉。在巴学园,因为小林先生的信任、尊重和“你真是个好孩子”的夸奖,她又变成了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并最终成为日本最著名的老太太。当然,除了小林老师的努力,小豆豆妈妈在被劝退时对小豆豆的处理方式也很重要。她没有告诉小豆豆因为被劝退而不得不转学,阻止了小豆豆把模糊的排斥感变成自卑。

除了小豆豆,还有身体残疾的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桥好像患了侏儒症,胳膊腿都特别短。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遇到小林校长,最大的可能就是一辈子都有肢体残疾的自卑心理。不过,幸运的是,他进了巴学园。小林校长通过精心设计,让高桥先生每次都能在运动会上夺得一个大满贯。通过让孩子们裸泳,他摆脱了因为身体不同而产生的羞耻感。小林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们都一样”“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让健康的孩子不要对有缺陷的孩子特别尊重。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后来,他考上了明治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协调员”,解决公司人际关系和谐的问题。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作者记录了对巴学园部分学生的采访,其中高桥明确告诉她“没有因为身体缺陷而自卑”。

小豆豆和高这两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美好,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用美丽浇灌他们的心灵,他们一定会用美丽回报我们。

然而,问题来了。怎样才能用美浇灌孩子的心?

很多人写过文章,总结《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其实无非是以下几点: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信任孩子,宽容对待孩子。但是这些点在别的书上都有写。为什么只有这本书这么吸引人?

我个人的感觉是,其他的书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阐述这些的。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理解和接受这些教育理念,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孩子不一定能接受,因为大人刻意以大人的视角去做的尊重,不一定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你以为你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和他说话,你以为你告诉他你能理解他的感受,你就尊重他了。你认为如果你在做决定前征求他的意见,你就尊重了他...但如果所有这些行为都不是自然的情绪表达,孩子就不会感到真正的被尊重。

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的后记中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她说,和他共事多年的佐野先生因为一位女士的话,想收集小林先生的信息。这位女士曾经帮助小林先生上艺术体操课。她告诉佐野先生,小林先生曾对她说,“嘿,孩子们不会就这样离开的。”小林先生的意思是这位女士不知道小孩的呼吸频率。所以,小林老师所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真正奏效,都是建立在他真正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的。

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全身心地感受到一种感动和美好,因为小林校长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认识孩子们的时候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刻意的成分。因为孩子好奇,会让他们在校园里过夜看电车来,并借此机会讲解物理知识;因为我知道无拘无束的运动对孩子的意义,所以我会对父母说:“请让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去学校吧”;因为知道小孩子喜欢什么,所以在礼堂安排了一个简单的露营活动,睡帐篷;因为理解残疾身体带来的自卑感,所以精心设计了体育节目,让残疾孩子获得第一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也没有阻止小豆豆为了找钱包去挖粪坑。他们只对她说:“你吃完了,就要全部放回去”;因为知道孩子纯粹的善良,我还是咬着小豆豆看穿后递过来的“健康树皮”...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人,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尊重和信任,真正包容孩子做出的各种“傻事”。

所幸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理解和爱孩子的好老师,也通过小豆豆的视角和事后的分析,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那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尊重和信任呢?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尊重和信任他是很简单的。

这一点可以在书中直接讨论。

小豆豆喜欢一个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把她当大人尊重。

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就爱上了他。原因是小林先生认真听了四个小时小豆豆说的话。作者写道: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从来没有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

在挖粪坑的事件中,虽然最后小豆豆没有找到钱包,但她还是觉得“挺满意的”。作者分析说:“其实在小豆豆的满意中,还有一点是因为‘总统先生对我的所作所为并不生气,非常信任我,尊重我这个很有个性的人。"

寒假的时候,小豆豆在著名滑雪运动员施奈德的邀请下,和父母一起去滑雪,一起滑冰。结束后,肖纳德弯下腰,拉着小豆豆的手,向她道谢。作者写道:小伙子不把小豆豆当小孩,而是把他当成年女士来尊重。当那人弯下腰时,小豆豆从内心感受到了他的友善和礼貌。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大人,小豆豆经常不厌其烦地模仿“大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希望得到认可。

为了看起来像个学长大姐,小豆豆留了很久的头发。终于有一天,她妈妈帮她编了一个辫子。她觉得“像个学姐”,好开心。但是在学校,这个淘气的男孩以拉她的辫子为乐。小豆豆抽泣着,因为:“辫子是‘成熟女性’的象征,所以当你看到扎着辫子的小豆豆,也许大家都会像成年女性一样说‘对不起’,但是谁知道呢……”

为了在野餐的时候有一个好的表现,小豆豆提前研究了妈妈做菜的动作和流程,还特意研究了妈妈拿起锅盖,手一下子放在耳垂上时“Oyo yo yo”的动作,因为觉得这个动作太大人化了,野餐的时候真的做到了,很满足。

很多人会说,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和信任,似乎有点难,因为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能力也有限,有时候真的很不安!但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其实孩子,不管看起来多小,也绝对能理解真正有趣的东西。

确实如此。

为了不辜负校长的信任,小豆豆挖完粪坑后按照和校长的约定,把小山完全放回了原来的小便池,还用勺子制作了一层渗水的泥土,也送进了小便池。最后,他把地面铲平,把粪坑的开口恢复原状,把长瓢放回工具间。当时的小豆豆还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她已经通过思考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一暑假,小豆豆和大明背着大人进行了一次大冒险——她邀请已经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大明去爬她的树。泰明手脚扭曲,没有力气。爬树的整个过程基本都是小豆豆完成的。为了帮泰明爬树,小豆豆跑到学校工具室找来梯子踏板,把泰明放在梯子踏板的顶端,然后用尽力气把泰明拖上了树。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途中,小豆豆发现把梯子上的泰明拖到树上非常吃力,差点哭出来。但是,她没有哭,“因为她想,如果她哭了,泰明也一定会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勇气的小女孩,为了自己的决定,她竭尽全力,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终于成功了。所以,孩子只要想做一件事,就会和大人一样,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勇气。

另外,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容小觑。为了在野餐中有出色的表现,小豆豆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总是紧紧跟着妈妈,学习妈妈如何使用菜刀,如何拿起锅,如何盛米饭等等。正式野餐那天,小豆豆的表现真的很出色。她不仅切菜切得均匀漂亮,还教大四男生切菜,还灵机一动做了一盘咸菜,让大家都很佩服。要知道,小豆豆当时才刚上二年级。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孩子有一定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但心智还不够健全,经常会做一些傻事。其实所谓的“傻事”只是成年人的价值观。以小豆豆为心爱的钱包挖粪坑为例。大部分成年人会觉得这很愚蠢,但如果钱包换成一枚价值不菲的钻戒,很多人的态度就会发生大转弯。那是因为,在大人眼里,钱包不值钱,但在喜欢这个钱包的小豌豆眼里,钱包可能比钻戒更珍贵。所以,我们所谓的傻,其实只是不符合某种世俗价值观的东西。如果我们抛弃了这种价值观,只是把这件事当成一个人为了寻找珍贵的东西而做出的一个动作,那愚蠢在哪里?

所以,真正阻碍我们尊重孩子的,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如果我们看待孩子的事情能抛开世俗的价值观,你会发现孩子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道理的。比如很多孩子看到某一种玩具就想买。虽然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但是父母会觉得孩子的要求有点过分。但如果想想那些喜欢收藏的人,他们中有谁买过很多类似的物品?抛开价格和升值空间,玩具对孩子的意义就像收藏品对收藏者的意义一样,都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所以,孩子能否作为成年人得到尊重,取决于我们心中对孩子需求和现有价值的衡量。如果你认为衣服的整洁比孩子自由快乐的运动更重要,你就会阻止孩子在地上爬;如果你觉得赶时间比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就不会让孩子蹲在路边观察花草虫鸟;如果你认为食物营养比孩子的喜好更重要,你就会强迫孩子吃他们不想吃的食物;如果你认为你的烦恼比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你会拒绝孩子帮你做工作的请求;如果你认为你的面子或你的安慰比你孩子的情绪更重要,你会用暴力阻止你的孩子哭...

这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巴学园,发现小林校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他做任何决定都是先考虑孩子们的感受,所以才会有巴学园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每天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老师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写在黑板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顺序进行自学,老师逐一回答问题;如果孩子上午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下午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散步;天气热的时候,校长会临时决定开放游泳池,孩子们可以光着身子玩水。每周有两次课,孩子们可以用粉笔在礼堂的地板上画画;为了满足孩子们观看电车的好奇心,校长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孩子们在学校露营,并在凌晨把孩子们叫醒观看...这一切都是因为校长牺牲了成年人的便利和舒适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换来了孩子们的愉悦、自主学习和对学校发自内心的热爱。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完整的看了三遍,随便看的次数都数不清了。我曾经想总结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但是越看越发现教育孩子真的做不好,因为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个需要教导和训练的对象的时候,你就走错了方向。你所寻求的方法和技巧,不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而是为了让孩子满足大人的需求,让他们更方便、更舒适。小林先生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给孩子带来愉快的终身影响,完全取决于他对孩子真挚的爱。他从不随意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评价孩子。他相信无论哪个孩子出生,他都有优秀的品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及早发现这些优秀的品质,避免他们受到损害,让他们发展,把孩子培养成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