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民族实验小学的教师
谭连尚,承上启下的校长。
谭连尚(1934.12—2008.12),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小学高级教师,全县先进工作者,1955恩施师范学院毕业,先后在县总工会等单位工作。这位同志在担任校长期间,正处于改革开放、教育优先,同时办学经费处于低谷的关键时期。为了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他一方面带领全体教师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学校自己养猪种菜,自己干,自己扛砖扛沙,走艰苦的建校之路,另一方面又到处集资改善办学条件。在他的带领下,1983年,这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土木结构教学楼终于寿终正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一座有29间教室的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在原址破土动工。从此拉开了校园建设和学校快速发展的序幕。
谭连赢,全国优秀教师
谭(1939.6—2004.10),女,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62毕业于恩施师范学院。曾在茶店、马鲁奇等地任教。进入小学后,先后担任学校副校长、第一副校长、党支部书记。1984这位同志当选巴东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1989表彰为优秀教师。
谭同志是老实人,善于做思想工作,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豪爽正直。在担任副校长和学校党支部书记期间,她严于律己,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为了支持年轻的校长,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怕得罪人,勇于开拓。时任校长杨深有感触地说:“有英国大臣掌舵,我做事踏实。”
项,润物细无声,催人奋进。
向(1937.10-),女,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初中学历,先后在城关第二小学、黄土坡中小学等学校任教,1960年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向老师长期从事小学中低年级教学工作,擅长班主任工作。不管她是调皮(多动)还是自闭(不动)的学生,她都能顺势而为,开导人心,润物细无声。不管是学生生病了,闹了,还是尿裤子了,她都是关爱的,想办法解决,不离不弃;无论学生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无论家庭贫穷还是富裕,她都一视同仁,付出同样的努力,付出同样的爱。所以学生小时候把她当妈妈,老了把她当奶奶,父母也一直把她当亲人。她还善于总结,多次在各级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经验,其经验文章《班主任工作》获县第二届论文评选一等奖。
小学管理专家谭辽武
谭辽武(1938.4——),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党员,高级中学教师,初中学历,三次进入教师培训班学习数学或外语,是省优秀教师,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分别是1978和1982,当选为。谭辽武善于学习,通过自学和深造,具有扎实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谭辽武善于总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撰写了许多论文和总结。其中《做好启蒙教育夯实基础——应用问题小数一卷教学的一些做法》发表在《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概述》上,多篇论文和总结获得各级奖项。谭辽武善于博采众长。长期担任教学主任或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管理经验。在县城的小学里,他可以称得上是管理专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不仅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乃至全州的重点小学中处于前列,而且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县、州多次召开现场会或在学校召开研讨会。谭辽武善于改革。他亲自倡导、主持或参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改革和目标教学移植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在当地很有影响,而且在1996年6月在我县召开省作文教学研讨会时的大会上介绍了“快速作文”实验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人员和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评价。
全国优秀班主任自我陶醉。
多子英(1938.8——),女,汉族,湖北巴东人,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文化程度,多次被评为县州优秀班主任,荣获省级优秀班主任奖章,特别是1984年4月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体育报授予。同年,他担任巴东县第一任CPPCC常委。颜子英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称赞,并撰写了关于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材料,多次在各级会议上交流。在教学方面,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参加学校的识字教学实验,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书在县上获奖,并被收入《巴东县1986年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会议材料》文集,多篇论文获奖。
吴长庆,永远保持年轻,培育新人。
吴长庆(1940.9——),女,汉族,湖北巴东人,初中文化,高级中学教师,县州优秀班主任,州德育先进个人,1984,担任巴东县首届CPPCC委员。吴长庆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班主任,直到退休。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个体开展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把爱洒在学生心上》这本书,在学校大会上交流,得到了别人的称赞。体验篇《营造良好环境,精心组织活动——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获国家十年教研成果二等奖。吴先生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他除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批课文教学和“快作文”研究等教改活动。《初三作文教学研究》不仅获得了国家论文评选一等奖,还获得了国家十年教研成果一等奖。快速作文教学的几次尝试被学校收录到快速作文研究专集——石工集。
杨,继续书写历史的校长。
杨(1957.1——),男,原籍秭归,汉族,党员,高级中学教师,我省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从65438到0984,杨作为一名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教师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在校长的岗位上,他不负众望,带领全校教职工,实现了几个历史性的转变。
学校规模辉煌。杨担任校长后,通过勤工俭学和自筹资金在老城学区建设了5所校舍,使独立学区最多达到33个教学班,幼儿园最多达到6个班,学生最多达到近2100人。整体移动,书写历史。杨在担任校长期间,恰逢三峡水电工程建设和学校整体搬迁在即。他带领全校师生,顺利完成了学校从老城区车站街车站巷29号到白土坡整体的历史性转变。两基验收打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启动“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程以来,杨带领全校教职工,一方面攻坚硬件建设(移民搬迁创造了适宜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注重提高教育质量。这些措施为该县成功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并于2007年被评为先进县做出了贡献。教育科研谱的新篇章。他大力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在任期间,顺利完成了4项省、国家级项目,校本项目也硕果累累。这些成绩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职教职工10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0%以上,学历合格率100℅;八十八人获得初中称号,五人获得高中称号。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典型的英模和商界精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校有2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7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27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43人受到县级表彰。省级骨干教师、科研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人,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7人。教师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特色明显,教学效果显著。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学生、家长、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