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交了6斤废书,给10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你最后收到了吗?

事件概要

笔者从教十年,记得在我当班主任(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年,学校开展了一个活动,叫做“写给10年后的自己”(学名是“给未来的一封信”)。现在10年过去了,这些孩子收到10年前的信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们早就忘记了这一点。当时我记得那些孩子几乎把家里所有的课本和作业本都带到了学校,因为这个活动不是免费的,而是收费的。学生可以支付一个3元钱的信封,或者他们可以用6磅的旧书或报纸来抵消它。上级部门为了提倡低碳环保,不收钱,只收废书!一些学生向邻居借旧书,因为旧书不够。

为什么要用带邮资的信封?

为什么要用付费信封?而且是信封,3块钱(信封上有打印好的面值的邮票)!为什么不能用那些普通的信封?上面负责这个活动的同志说,可以邮寄有面值的信封,10年后再邮寄给学生本人。

据我个人猜测,这是教育部门和邮政部门为了摆脱这些信封而开展的活动吗?而且这个活动是针对全市中小学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什么10年前学生们没有收到自己寄来的信?

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不仅作者所在的地方写了十年后寄给他的信,其他一些地方也写了类似的信,还有一些是十年前收到的信。

十年前五年级的孩子,现在都二十出头了。也许他们早就忘记了这件“小事”,但忘记不代表他们不存在。十年前的那些信去哪了?

10年把钱留在3块钱值得吗?

如果这些孩子真的收到了十年前寄给他们的信,花3块钱或者六斤废书真的很划算。这个活动也很有意义,但是信去哪了?

很多农村学校都在学生家门口。为什么学生不把信放在家门口?这样,十年后,学生可以去学校看懂十年前的信,省下3块钱的钱和邮费。如今,学生已经支付了“邮费”。这封等了十年的信,终究还是丢了。

自我检查/反省

很多学生都忘了这件事,很多老师也忘了。因为这毕竟是学校开展的众多活动之一,而且已经过去十年了,谁还能记得十年前的一件小事?那么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定一个十年的目标,看看自己过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小学生十年后成为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十年后可能已经结婚生子。十年的约定没有如期而至!谁将对这封丢失的信负责?

如何看待10年后农村孩子交了6斤旧书(包邮)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却没有收到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