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分析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是跟学生讲道理,告诉他们我们是来学校学习的;二是告诉学生,他们的年龄最适合学习知识。如果他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会很难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入手。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教学内容,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感官,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我们应该给学生自信。当他有一些轻微的成功时,我们要及时表扬他,让他知道我能学好这门课,这样他会慢慢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当学生犯错时,不要过分责备他,这样会挫伤他的积极性,使他产生厌学情绪。
二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指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好老师是好节目主持人,好组织者,好领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首先要把教材吃透,先把课文读几遍,然后再看各种教学参考书,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备课。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前通过课外书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觉学习获取知识。这样老师和学生能同时运用的知识会更扎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除了备课内容,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自己班上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答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在教学中,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美术、音乐、电脑等。总之,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都要用。
第三,打好语文知识基础
1.注重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作为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尊重学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世界。借助教材,用中华文化的甘露浇灌学生纯洁美好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2,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口头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具有针对性。
学习知识建立人脉,寓教于乐,化难为易,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渗透了文化素养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感知”,朗读和背诵是“感知”的有效方法。至于语文的精髓,学生在学习书面语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接触这些精品,熟悉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品位和素养,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终身受用。
第四,及时批改作业,加强训练和补差工作。
布置作业后,老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当面批改。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及时改正。对于不能纠正的学生,老师要从旁指点,补足差额。每天都做,每天都做。学生没有拖延和懒惰的问题。这是弥补差额的好办法。
第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阅读、阅读、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从而节省了课堂教学中大量花费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时间;学生知道,老师却坚决不谈;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容量,使教学进度科学合理,保证学生能主动学习、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实际训练、学会操作等。在课堂上,从而扎扎实实地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学科,一步步提高语文素质。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往往直奔“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相反,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注重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比如阅读课,要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让学生有一个“阅读——领悟——回归”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老师的提问,不主动提问。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现在老师怕学生提问没有质量,“浪费”教学时间,又怕自己管不了,所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本质上,引导学生能找到字里行间的矛盾,找到新旧知识的矛盾,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语文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有效。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看似矛盾又本质的问题。当这些问题通过阅读理解解决后,就会获得相应的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是:“自学——提问——导读——解惑——理解阅读——练习(运用)一一解惑”。就这样,螺旋上的天使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力。
3.因材施教是提高质量的前提。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毕竟性格差异是存在的,所以在课堂上要“不封顶,保底”。在教学中,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第六,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要有书读,开放学校图书馆是前提。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和消化的过程,阅读就是最好的积累。除此之外,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传统经验。因为课外阅读的作用很大,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读写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如果能在课堂上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课后扩大阅读范围和阅读量,逐渐养成课后自觉阅读的习惯,学生将受益匪浅。应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所谓真正的读书兴趣,表现为:喜欢读书,专心读书。坚持阅读,有效阅读;阅读的方法可以是精读和略读。泛读...读书的时候做一些读书笔记。
七、其他影响质量的因素。
1.教师评价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绩效考核轻能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的生命线。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不好,那么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相反,如果一个老师教学成绩突出,往往会用一个个美男子掩盖所有的丑陋,他可能就是一个获得了很多荣誉的“优秀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被学生的考试成绩所取代,导致教学管理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获得结果的过程和手段。教师的教学质量,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懂得学习等学习因素,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示范、参与实践活动等学习能力。
2.教学设施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
许多教学工具和设备老化、落后、严重虚构。
3.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一,现在还有一种现象,看到点和章就看不到人。似乎在实施这些制度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作业,实施者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指导。第二,制度的实施者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学干部),实施的对象是被管理的人,这就使他们处于对立状态,这两者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权力行为。
4.教师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表扬老师的形式和次数太少,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乡村教师福利几乎为零,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收入太少,低于农民工40元/天的基本标准,与其他行业差距更大。
教师的政治地位不高,社会上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
5.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技能。大部分老师还在用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教新教材,教育社会化的学生。
6.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严重脱节,甚至出现偏差。
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在实践中不难认识到,小学素质教育难以推进,深层次的症结在于课堂效率不高。我认为,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狠抓教学质量,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才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一、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领导对教学给予充分重视。
1.校办会每周安排时间进行研究和教学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商定有效措施。
2.领导要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教学工作情况。每个校级、中层干部要教一门学科,每周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每学期不少于30节课,课后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3.备课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抽查两种形式。定期检查三次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后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个别老师也需要跟进检查督促整改;抽查是推门听课后的随机检查,在常规检查和抽查的基础上,期末评出优秀教案。
每学期安排期中检查作业,根据作业量、作业设置是否有层次、学生的写作情况、老师的批改情况来评出优秀作业。
4.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委下达的教学课程和课时计划,做到三形态立法。值班校长每天要对各班的出勤率和下课情况进行检查,对擅自换班、空班、拖班、不备课等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5.学校制定了教学质量和数量的评价办法。
6.学校成立了教学部和中心教研组,带领教师在教研园学习教研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大胆开展教学实验。
7.每年组织一次教学研讨,每学期有专题研讨或优质课竞赛。
第二,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师培训。
1,科研第一,全员参与。
学期初传达教研计划,提出实验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的教研总项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找出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重点、特点和不和谐因素,确立实验的子项目,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探索实验经验。老师一开始就有研究计划,过程中有记录,阶段总结。
2.教研组已形成网络,教研活动已落实。
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思维、劳动、自然、活动等十二个教研组。每周一下午有大型小组活动,每月有一次小型小组活动,学习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展讲座、一人一课和评课活动。学习相关的先进教学经验,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增加教学中的科研成分。
3、抓好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
学校分期选派教师参加区级骨干班培训,外出观摩优质课,鼓励教师参加业余学习,定期培训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