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的学习特点和重点应该是什么?在这个学习阶段,如何设计教案,请看我为你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参考。更多信息在教学设计部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四则运算的教学设计P4/例1,例2(仅同等级运算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操作水平相同的操作顺序。

2.让学生体验探索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地图介绍

观察题图,根据条件提问。

(1)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冰雪世界分为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怎麽知道?

组织学生提问,直接回答简单问题。

(2)根据图中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溜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走了44人,到了85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大世界3天接待987人。照此计算,六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一下。

先分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己补充条件。

第二,新拨款

1.小组中的四个人分发黑板上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回答黑板上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公式,进行非平衡计算。

2.在小组里互相交谈。你是怎么解决的?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叙事。

3.班级报告:组织班级进行报告,互相补充,注意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走后还剩多少人,随着85人的到来,现在溜冰场还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987÷3算出“冰雪大世界”1天的接待人数,乘以6算出6天的总接待人数。(其实就是原来的乘除混合应用问题。不知道单个量,就求总量,一般是乘除法的混合应用问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这样计算的,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就可以看成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一下六天是三天的多少倍,六天的总接待人数也是三天的几倍。你可以直接把三天的987人乘以计算出来的数字的两倍。等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此计算”的含义。

重点:可以用线描来帮助你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描述,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主要是掌握操作顺序。

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况写问题。加减混合。上下车,图书馆借书还书,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把问题补上,然后互相交流。

分组工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 Do it 1,2

三。摘要

学生报告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在这门课上解决了许多问题。你收获了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写书。(特别是关于操作顺序)

操作顺序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便于学生回忆和总结。

第四,作业

P8/1—4

黑板设计:

四则运算(1)

1.溜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走了44人。2.“冰雪大世界”三天接待987人。根据这个

另有85人抵达。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如果只有加减运算,

或者只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乘法和除法。

课后总结: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包括两级操作或带括号的混合操作)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顺序。

2.让学生体验探索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地图介绍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会问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新拨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举个例子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了“冰雪世界”。买票要多少钱?

学生们在练习本上回答这个问题。

同桌两个人聊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报告: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写在黑板上。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儿童票的价格,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一张儿童票是他们需要买票的金额。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要24÷2,然后把三张票的价格加在一起就是总票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公式各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综合公式没有括号,公式中有加减乘除。

这样一个综合公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操作顺序。

买三张成人票,交100元。我应该拿回多少?

等一下。

例4冰雕区上午游客180,下午270。如果每30名游客需要一名清洁工,那么下午会比上午多派多少名清洁工?

分组讨论,独立完成。

在小组里互相交谈。你是怎么解决的?

报告。

(1)270÷30-180÷30

=9-6

=3(姓名)

270÷30算出早上需要派多少清洁工;180÷30计算出下午需要派多少清洁工,然后用减法计算出下午需要比上午多派多少清洁工。

(2)(270-180)÷30

=90÷30

=3(姓名)

270-180计算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个访客,然后除以30,计算下午比上午多派多少个清洁工。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计算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的运算顺序。

学生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在黑板上写字。

第三,巩固练习

P7/ Do it 1,2

P11/做(完成书后,可以更改条件,比如“买2双手套”等等。)

教师应该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关键语言,以巩固他们的知识。

第四,作业

P8-9/5-9

黑板设计:

四则运算(2)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了“冰天雪地的早晨冰雕区”。访客180,下午270。

买票去天地玩要多少钱?如果每30个游客需要一个清洁工,下午就需要一个。

(1)24+24+24÷2 (2)24×2+24÷2比早上多派了多少清洁工?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9-6 =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公式中,有乘法和运算顺序;在带括号的公式中,你必须先计算它们。

除法,加减,乘除都要先算。脸。

课后总结:

第三类:

教学内容:

P11/例5(加强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题。

2.强化括号在学生心中的作用。

3.在实践中总结初等算术的顺序。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引言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复习所学的四个操作顺序。

我们之前学过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还记得吗?谁能告诉我上一节你学了哪四个操作顺序?

根据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第二,新拨款

实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作答。(画一条顺序线)

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表演。

全班都考了。

上面两个问题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字顺序都没有变化。为什么两个问题的计算结果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讲“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到底是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加减乘除合称为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第三,巩固练习

P12/做吧1,2

P14/4

老师巡视纠正。

第四,作业

P14—15/2、3、5—7

黑板设计:

四则运算(3)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不带括号的公式中,如果

=42+48 =114-4只做加法和减法或者只做乘法和除法,两者都有

=90 =110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没有括号的公式中,有乘法、

除法,加减,乘除都要先算。

(3)如果公式中有括号,应首先包括括号。

号码里面。

加减乘除合称为四则运算。

课后总结:

第四节课: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0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0不能分及原因。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口算

快速口算

显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第二,新拨款

将以上口算分类。

请根据分类结果说说0的操作。

学生对0左右的操作进行分类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关于0的操作还有什么想问或者说的吗?

学生问0能不能整除?

小组讨论:0能除吗?

全班辩论。分别说明你的理由。

老师总结:0不可分。如果5÷0,就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没有一个数可以乘以0得到5.0÷0,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乘以0都会得到0。

三。摘要

学生总结0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第四,作业

P15—16/8—13

黑板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一个数加0返回原数。0能除尽吗?

0+319 = 3190+568 = 5680不能除尽。

99-0=99 154-0=154从一个数中减去0得到这个数。

0×29=0 0×78=0将一个数乘以0或0乘以一个数,得到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零数字,得到0。

49-49=0 128-128=0被减数等于被减数,差为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十进制加减”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十进制加减法第95-9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原理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识

先算,再查246+48= 347-39=

整数加减的计算规则

1,相同位数对齐,从单位开始加减。

2.谁加起来是10,就要前进到前一个1,哪一个不够减,再从前一个减1。

第二,教新课

1,激情介绍,提问。

老师:请看大屏幕: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得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课件展示了最终的报告形式。

老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信息?交流结束后问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能不能问一些加减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问题:

(1)中国首轮领先多少分?

53.4-49.8=

(2)第二轮中国领先多少分?

58.2-49.2=

(3)中国队两轮总分多少?

53.4+58.2=

(4)加拿大两轮总分多少?

49.8+49.2=

(5)两轮中国领先多少分?

2.揭示话题。

老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加减公式。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所有公式中都有小数)

小数的加减法怎么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题目:十进制加减法)

3.探索

(一)十进制减法(1探究题)

(1),算算

老师:第一轮中国领先多少分(53.4-49.8)?你会计算吗?请先试一下。

②、说

老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算法和同桌比一比。是一样的吗?

老师: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3)讨论一下。

老师:你们组有几个算法?哪个更合适?

上课再说吧。什么叫合理简单?

(比较学生采用的算法。请学生详细解释思考过程。)

板书:

53.4

- 49.8

3.6

(4)汇总算法

竖排计算小数减法时,要将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将同一个数位上的数相减。

试着练习:(解决问题2)

58.2-49.2=

(2)小数加法

(1),试试看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小数的减法,那么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呢?请独立解决问题(3)和(4)。

(2)沟通

老师:委婉地告诉同桌你的算法。说吧,你是怎么算的?你遇到过哪些困难?

(3)、问

老师:竖排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总结

老师:你从刚才的学习中学到了什么?

板书:

53.4 49.80

+ 58.2 + 49.20

111.6 99.00

(3)解决问题

老师:两轮中国领先多少分?怎么算?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老师:请你向全班介绍一下你的算法好吗?

方法一:53.40+58.20 = 111.6;方法二:53.40-49.80=3.6。

49.80+49.20=99;58.20-49.20=9.

111.6-99 = 12.6分3.6+9=12.6分。

老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区别?

你喜欢哪种方法?

试计算以下问题。12.4+24.36= 7.81-3.735=

在计算之前,数字上没有可以加上“0”的数字。

(4)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报表:小数加法:当列为垂直时,注意:位数对齐,从低位开始,小数点在结果的中点。补充:计算结果要简化。小数减法: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始减去数位。如果不够,将减去前面的数字...然后将小数点加到结果上。数字的小数部分末尾有一个0。通常,应该删除0。在计算之前,数字上没有可以加上“0”的数字。

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将每个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将数对齐在同一个数位上),然后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规律进行计算,最后将小数点对齐在所得数的横线上。注:为便于统计分数时比较,上述数据中未剔除0。

人生还是有不需要删除0的时候。谁能举个例子?(在价格标签上)

(5)验算

算出来5.64-1.78 6.07+4.89。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很容易出错。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结果吗?

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相同。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通过加和减另一个加数来测试。减法可以用差来加减,也可以用被减数来减。比如说。

第三,巩固练习

1,计算检查2.98+0.56 12.53+4.67 7.2-6.45 5-0.41。

2.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经常用到小数?(购物)

小明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他的爸爸带小明去体育商场买东西。买了一双38.5元的运动鞋,4.8元的跳绳。他们花了多少钱?爸爸付给业务员50元,他应该拿回多少?你会解决吗?做个纵向计算。

四、作业设计:

教材P98页练习16 (1和2)。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什么?

归纳法: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分别对同一计数单位的数进行加减,都要从低位开始计数。计算十进制加减时,小数点要对齐,最后横线上的小数点要在分子中对齐,小数点要指向。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简单运算教学设计:教材第39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解决生活问题中连续归约的简单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递减时不同算法的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寒假你们都去哪里了?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展示态势图。(多媒体演示)

老师:这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去旅游。在离开之前,他想查阅一下资料。请看它。从图片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自助游》这本书有234页。

李大爷昨天看了66页,今天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

老师:学生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试试吧。

2.群交换报告。

老师:你认为呢?

第一种解法:234-66-34(用总页数减去昨天读的,再减去今天读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算昨天和今天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中减去。)

第三种解法:234-34-66(用总页数减去今天读的,再减去昨天读的。)

老师: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从这三个公式中选择一个来计算。

3.交流。

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4、elf(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题可以看出,计算连续约简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你也可以把减法加起来,然后把它们从被减数中去掉;也可以先减去最后一个减法,再减去前一个。我们可以根据公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连续约简。(板书题目:简单操作)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想吧。怎么觉得计算简单?

(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简单。

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来的711斤苹果已经卖了476斤,坏了24斤。还剩下多少公斤好苹果?

3.提出了连续还原计算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班

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不同的连续减法计算方法,并且都能熟练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多关注多观察,多发现多解决数学问题,多收获数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乘法运算规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册,33 -35页,乘法运算法则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

⑴学生体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求和过程,感知“猜想-验证”的方法。

⑵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运算法则,并能运用运算法则解决简单问题。

⑶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的重点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运算法则,并能运用运算法则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教学难点

学生体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求和过程,感知“猜想-验证”的方法。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问题性和探究性,所以我采用了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力求在通过“猜想-验证”总结运算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

种树有什么好处?

在今天的课中,我们将通过解决与植树有关的问题来发现和总结乘法中的运算规律。

(2)猜想验证,总结规律;

1,探索基于引导的乘法换相规律

(1)猜一猜

(展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地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一步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问,老师写在黑板上)

“你们有不同的配方吗?”(两个板书公式。)

“我们为同一个问题列出了两个不同的公式,但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说25×4=4×25。”(板书公式)

观察这个公式,告诉我你用自己的话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公式,我们发现两个因子交换了位置,乘积保持不变。然后,我们只是提出一个猜测。这条规则能适用于所有乘法吗?我们需要进一步核实。

⑵验证猜想

说吧,你打算怎么验证这个规律?

(3)得出结论

报告。

总结:通过刚才的猜想和验证,可以证实我们发现的规律不是偶然的,它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乘法。

(板书: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字母表达乘法和换元法吗?"

⑷小结:我们探讨了乘法交换律。请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总结乘法和换元法的?

引导学生回答:先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猜测——用实例验证——得出结论。

2.独立探索乘法结合律。

根据“友情提示”,自主探索学习。

(1)提出活动请求。

(2)学生活动。

(3)报告总结并写在黑板上。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第三,巩固应用,拓展总结

(1)基本练习

1,书后做1题。

2.你可以根据乘法定律猜出小猫后面的数字。37页2个问题(猜猜看,告诉我用的是哪个运算法则。)

(2)综合练习

给我看看小精灵的问题,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沟通、报告)

总结:对换定律就是两个数相加互换位置,两个数相乘互换位置的定律。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或相乘改变运算顺序的规律。

(3)拓展练习

做完问题2。

1.提出一道两步乘法计算的数学题,独立解决?

报告

总结:计算三个数相乘时,乘积先为整数十,整数百,整数千,所以计算简单。

第四,课堂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说说你的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得到,如何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