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65438+亿新市民好好待着?

在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华冲分校报名点,毕全航和父亲毕金仓(左)正在办理报名手续(7月17日摄)。合肥市瑶海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启动后,该区教育部门在指定学校设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帮你”窗口,安排工作人员协助办理,并设立家长意见箱,对入学全过程进行监督。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1亿人进城任务提前完成后,如何保证1亿人能留得住、留得好?专家表示,要让他们融入城市生产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形成人口聚集带动创新升级、产业优化反哺劳动力的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做好保障工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消费和创业潜力,助力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据公安部最新统计,6543.8+亿人提前在城市落户,超过6543.8+亿人自愿有序从农业转移成为市民。由此,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高达1亿的人口落户城市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如何满足新市民的新需求...这些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人口城市化是重点。

“一段时间以来,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很多地方更侧重于城市土地扩张和空间扩张。大量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虽然进入城市,但受到户籍限制,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晨说。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加快了多项改革措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在“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农业转移65438+亿人左右。

此外,《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6543.8+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也对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出了明确部署。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户籍政策全面放开。各省出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普遍放开和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普遍降低了落户条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要求。

“65438+亿人在城镇落户后,将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有效缓解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导致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可以说,6543.8亿人落户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标志性指标。”姚晨说。

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6543.8亿人在城镇落户的目标已经实现,这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巨大潜力。落户城镇可以让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扩大消费群体,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蔡溪智库首席研究员唐继强表示,6543.8亿人居住在城镇,不仅可以带动消费,还可以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建设提供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帮助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让这6543.8亿人留下来,留得好。“这就要求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唐继强认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生活方式会改变,生活水平会提高。但如果他们真的想留下来,就必须融入城市生产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工作选择,形成人口聚集带动创新升级、产业优化反哺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同时,专家也表示,在城镇落户说明这65438+亿人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有了基本保障,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仍然存在贷款买房和就业不稳定的压力,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做好保障,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消费和创业方面的潜力,从而帮助经济发展。

6543.8亿人在城镇落户后,需要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中围绕这一内容提出了多项措施,如补齐城市公共卫生短板、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改革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模式、完善城市治理等。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在提速。如今年河南省8011重大项目中,新型城镇化项目1551,2020年计划投资3113亿元,占比15.5%。

今年9月4日,贵州新开工329个新型城镇化项目,总投资6543.8+0084亿元。其中,* * *开工老旧小区改造、市政交通、城市停车场、市政管网、配送配送、县城智能化改造、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项目193个,总投资782亿元。

“当然,落户城市的人也需要主动融入和适应城市,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城市生活能力,通过不断的自我成长,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姚晨说。

更好地满足多样化需求

2019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6%,这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标志性数据。目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仍是大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五年城市化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至10。

专家表示,近年来,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一直是各地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来看,这个差距还是会存在的。因为过去差距多是户籍迁移政策放开不彻底造成的,现在这个原因已经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流动人口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很多农业转移人口因为考虑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选择保留农村户籍,虽然他们在城市上班生活。同时,受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很多人打算从城市搬到农村。

“当前,我们应该结合许多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意在城市定居,一些城市户籍人口甚至选择在农村定居的新情况,更客观地看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及其与城镇化率的差距。与其一味追求数字,不如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满足外来人口的实际需求,围绕这些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服务保障。”唐继强说。

探索城乡双向户籍迁移政策成为各地的新方向。以山东为例。今年6月,《山东省2020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探索完善‘宜城为市、向异为乡’的城乡双向户籍转移政策”,让返乡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城市人才在原籍农村落户或就业创业。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定居并回农村定期居住的,可以自愿将户口迁回原籍。”这一探索为满足流动人口的多样化需求做出了积极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