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角色是什么?哪位朋友可以帮忙?

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我校两年多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从教师的来源与构成、研究型课程开发对教师的挑战与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的角色转变、教师指导的范围与任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重点论述了指导教师在研究型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部2001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局面,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首次提出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老师来引导和行动,并转化为能量。

我校自2001年5月申报并实施衣锦小学研究性课程开发研究以来,起初,我们注重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撰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的能力。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觉得研究性学习的改革方向是双重的。除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会改变。而且从实践来看,教师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相当关键,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难。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依赖于教师。

一,教师的来源和构成

在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谁来组织领导呢?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是谁?我们能有全职老师吗?谁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这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借鉴日本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经验,以“教师团队”的形式形成所谓的“T-T(教师团队)”制度。“T-T”制要求不同学术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成若干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和时间连续性,仅靠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很难满足全体学生开展活动的需求。而且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时间、精力、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由教学部主任和教导处主任负责,有一支研究水平高、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时间有保证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大力宣传和鼓励更多的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担任相关课题的学生活动指导老师,参与所有实践活动的指导。如校园篇的“衣锦特征”题目由教师指导组组成,如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大队辅导员等,家乡篇的“临安地理与资源”题目由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常识老师组成。

此外,由于学生需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开展活动,学校也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引导力量,聘请一些家长、相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甚至政府官员作为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老师。如宜津初级警校课题组专门邀请了当地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何等教官担任教官。

二,研究型课程开发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霍教授曾说:“解放后,我国进行过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没有一次改革像今天这样全面触动教师。教师不仅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内容,还要重新学习许多新知识,深刻地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探究式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A)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长期以来,受“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的影响,教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成为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即使是再差的老师,在他的知识的帮助下,在学生面前依然是权威的,居高临下的,一切由他决定。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想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老师的专业领域,有些问题即使在老师的专业领域内,通常也不会关心或关注。对于很多学生会学的东西,老师在专业知识上几乎没有优势,甚至一无所知;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吸收知识的方式也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以前学生跟着老师走,现在老师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学生。比如电脑的使用。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和课本的范围,教师失去了对书本和大纲的依赖,也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性和垄断性。所以我们老师进教室,接近学生,从来没有“不安”。

教师的这种感受首先会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以“老师”自居,他们感觉到了作为老师的尊严感。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学生们只是听着。但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取得满意的引导效果。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已经不是权威了,老师的话不一定有说服力。的确,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谁先有知识和见识,谁先发现和解决问题,谁就先获得说话的主动权。教学关系从“我说你听”转变为共同讨论、共同探讨的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这种变化让教师真正开始意识到危机感和“充电”的迫切性,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我们的一位导师在她的经历中这样写道:“我记得我第一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当我介绍自己是‘临安经济’项目的指导老师时,我感到不确定。还有一次,‘临安工业’项目组的两个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拦住我问,‘老师,这几天电视上经常说发展工业园区是发展临安工业经济的突破口,那么什么是工业园区呢?正在建设的工业园区有哪些?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心里很慌。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赶紧补课,要赶在同学前面。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看了《临安年鉴》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走访了万马、晋江、松田、华兴等龙头企业,走访了农业局、工业局、电信局、王千、临安等几家宾馆。虽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时不时会遇到同学意想不到的提问。有时候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也帮不了他们,只能暗自担心,真的让我失去信心。”

是的,以前我以为教小学,拿个大学文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在才知道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的漠视。

(2)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目或者自己的特长。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基本上不需要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有业务往来。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报告写作、资料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很难独自完成对学生项目的全部指导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团结起来指导项目团队。这是教师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和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只关注本学科到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自恋到学会欣赏其他老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合作完成学习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学会自己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全方位、深刻的挑战。

(3)对教师的资质和能力要求更高。

在“研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教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1,规划设计技能;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和广阔的活动背景。教师可以在这种广域的课程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自由、灵活地选择活动主题或课题,安排活动进程。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实施研究型学生活动时有很强的策划和设计能力。指导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具体的背景、条件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或课题,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有效实施。

2.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研究型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实施和设计因素相当复杂,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要组织管理好学生,指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协调教师指导小组中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活动。

3.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导师要学会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具备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辅导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让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中,学生面临着复杂的材料或信息。为了引导学生,教师必须具备独立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授课教师还要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不同方法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综合学习中收集和处理信息。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只关注课本到同时关注前沿知识、相关知识以及与实践的联系;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从教学到研究等等。教师的角色与过去大不相同。总而言之,教师会成为:

1,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的性格、思想状况和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以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课题的研究是前提。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需求,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大胆发表意见。这样老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但这里的指导与以往的学科教学有很大不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一方面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输送氧气使其燃烧;另一方面是利用老师的知识积累、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些启发,也就是所谓的“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从指导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基本上是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与学生一起启动探究过程。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小组指导和协作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交给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而要以有效的方式汇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调指导。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的内在要求。从引导的角度来说,不同班级之间,甚至同一班级不同年级之间,引导的力度应该是不一样的。等级越低,引导性越大。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让学生放任自流,而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探索结合起来。

3.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我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各个小组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差异较大。因为每个群体的侧重点不同,会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在小组研究中,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情绪波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组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工作。比如,营造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就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热情。总之,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应该组织管理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4.* * *指导学生学习的伙伴。

传统的师徒关系往往是文人相轻,鸡犬相闻,死了也不说话。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出现,教师不再能够单独在知识、方法和技术上控制对学生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必须与同事合作以保持竞争力。当一个教师作为指导小组的一员参与到对学生的指导中时,他需要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和与其他教师合作。比如我们“经济”课题组的四位老师,经常一起备课,讨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下一步,渴望合作,愿意合作,真正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感受到文人相亲、合作愉快的魅力。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教师职业责任感和学术胸怀的体现,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合作中提升自身素养,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

5.校内外多方关系的协调人。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出课本、课堂和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师应积极协调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社会相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尽力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课程资源。

6.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以前大部分老师对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很熟悉,但很少关注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作为教材,用来教育学生。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以及与学生周围社会和社区的紧密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主要发现者和开拓者。在开发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寻找:一是立足学校,如舞蹈、铜管音乐、剑桥少儿英语等特色教育,以及服装织锦的历史沿革、学校成绩等;二是联系社团,如家长学校、少年警校、假期团队等话题;三是挖掘乡土教材,如生态旅游、家乡特产(老三宝、新三宝)、临安名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通识组黄海燕指导的课题组先后开发了《竹趣》、《山核桃》、《临安一日游》等校本课程,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开放意识,体现了他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愿望,体现了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

教师上述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个只会把课本内容往学生脑子里搬的老师,显然是落伍了。教师从研究性学习入手,从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我、改变自我、提升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良好契机。

第四,教师指导的范围和任务

在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应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启动阶段确定课题的指导、活动过程中方法的指导、交流阶段总结展示成果的指导。

1.在活动启动阶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结合自己具体的家庭和社区背景以及自然条件,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由于学生第一次选择题目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副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逐渐让学生自己决定活动、主题或课题。学生初步选定题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论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设计策划能力。规划设计活动计划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过程之一。

2.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也要结合实例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工具书(如索引、摘要、上网等)的技巧。),利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访谈,整理分类资料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谈、测量等方法,引导学生写活动日记,及时记录研究,真实记录个人经历,为以后的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指导和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和研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个别辅导,或创造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此外,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写活动报告和小论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总结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和收获。

五、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过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研究型课程开发实践不是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从事独立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老师组织学生活动,不是教学生用书,也不是教学生活动。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参考一些学习资料,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不要被现有学习资料的框架所束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更加注重活动的自主性,鼓励形式的多样性。

3.教师的指导不应该把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会提出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需要什么指导...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创新,而不是引导学生的研究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出结论,也可能没有结论。有些活动可以继续向深度方向延伸和拓展,甚至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4.不要用一个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

本课程重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发展功能。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兴趣和能力水平不同。如果教师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或者用评分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表现,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这门课的评价要建立在鼓励的基础上,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要鼓励。

第六,一些想法

虽然研究性课程开发在我校的实施表明,对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使教师感到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教师真正进入研究性学习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有的老师在一旁,有的甚至明确反对。除了惯性和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还有很多想法。

想法一: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学业测试无关。家长和社会都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和评估学校,并提供基于研究的学习。学习成绩受影响怎么办?

理念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不能体现个人工作绩效。班级管理质量和学习成绩直接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工作成绩,但研究性学习是教师集体指导的结果,即使学生在这方面取得了成绩,也不能体现教师个人的贡献,何必如此积极。

想法三:超出全部工作量的额外负担。本次学习活动没有专职老师,必须是现任老师。但是,对于这部分工作量的计算没有明确的说法,尤其是教师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之后,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想法四:不懂科研,不会指导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习惯于传授知识,很少进行科研。甚至写一些论文都是职称晋升逼出来的。然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这让教师感到不知所措,非常困难。

想法五:不熟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流程。探究学习的实施过程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教师熟悉的学科教学完全不同。很多老师不知道这门课应该怎么进行,应该做什么,每个环节应该怎么做。

教师的上述想法,有的是观念问题,有的是担心自己能否胜任新课程,有的涉及配套管理政策,准确反映了教师在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真实心理。老师的第一个想法在学校层面是解决不了的。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思路,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层面做一些工作,比如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和评价规定,从制度上鼓励和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建立。剩下的比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以我们学校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其次可以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提升感情,施展才华。再次,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让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能够到位、负责、投入,让教师和研究性学习同步成长。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将是学校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从我校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始终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没有老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实施活动和提高活动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难得机遇和切入点。

参考资料:

1、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探索霍广西教育出版社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3.综合实践活动

——中央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