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老师对田字格了解不够。

简单来说,田字格是规范楷书汉字书写的模板,田字格是用来练习楷书的(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行书)。楷书要求横平竖直,但不是绝对的直。田字格的横纵中线是横纵基准线,标准田字格是1.2cm× 1.2cm..比如写作后的撇除,有平撇除、斜撇除、竖撇除三种,这三种撇除是根据这三种撇除与竖中线形成的夹角不同来区分的。此外,横、竖等由单笔画组成的合成笔画,在田字格都能找到参考线或参考点。只要解决了定位问题,田字格的笔画书写就会一帆风顺。

田字格还促进了楷书结构的安排。田字格的四条边、水平和垂直中线所划分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和字的构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定位参考。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也可以作为单形字或周围结构中左右对称字的‘中轴’;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字符,参考线也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中线及其分区中找到。此外,楷书美学中的“上紧下松”和“内紧外松”两个基本原则,也可以通过横竖中线的作用表现出来。田字格的中心点也是确定写作中心的重要参考点。

小学时期,尤其是低年级,是学习汉字的关键期,是从低年级的田字格书写到高年级的空白格子书写的过渡期。所以老师要好好学习田字格,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好好练笔,为学生脱离田字格的文笔或者脱离辅助线打下基础。我们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1~2年级田字格子窗中的格,注意点的重要性、倾斜性、呼应性。

第二,没有要求分阶段巩固课程标准。

提出的问题

1.学生写字时不会安排笔顺是什么问题?不排除个别语文老师板书时笔顺不够。

2.卷子上乱写是什么问题?

3.错别字多是什么问题?

4.不抄名著,文字无体是什么问题?

看看课标是怎么要求的,只要一个个对号入座,就能找到症结所在。“第一阶段,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用硬笔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书架结构。感受汉字之美。第二期可以熟练地用硬笔书写正楷,做到规范、正确、整洁。用毛笔抄写正楷。第三期可以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验汉字之美。第四期,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课标要求学生从小学好书法,写字要从娃娃抓起。然而,我们的大多数老师在识字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在写作上下了更少的功夫。课标的书写要求没有落实,学生的书写不佳冲淡了识字效果。王蒙说:“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的文字。”事实上,如果我们的老师很好地研究了写作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将识字与写作有机结合来找到许多乐趣。首先,带领学生感受汉字之美。在字母组合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简单的象形文字,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脑海中会出现图像),又能增加课堂兴趣。我们很多老师对中国的文字研究不够,教学上确实有一些困难。就小学写作指导课而言,我认为三年级可以让学生回去研究自己的字写得好不好,重新审视低水平写作的教学效果;四年级学习汉字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史,考察临摹和临摹楷书的情况。五六年级融入《汉字王国里的流浪》,师生在活动课中加入楷书创作和表演,形成系列课程。我们读写课的单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不能出现这种山下有狼住如炭,田里下雨如雷的局面。写作教学难度大,不可小觑。我们很多老师经常把这个任务放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今天学生写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排除独立作画。

其次,在指导学生临摹名著的过程中,老师会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许个别语文老师从来没有临摹过名著),学生也会从临摹的鉴赏中学习,从而继承传统,走出传统,也许还能成家立业。指导学生再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既需要技巧,也需要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所学,在脑海中塑造形象,感染读者,表现自己的情感感受,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写字,还可以练好汉字。学生必须是好学生,字如其人!

三、三种姿势(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强调不到位。

学生的写作习惯越来越差。许多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坐得东倒西歪,写字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部分要求注重书写的正确、无误、工整,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畅;义务教育各阶段对写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姿势和习惯,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质量。今天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对学生要求并不严格,引导也不够。

第四,研究知识不扎实,老师示范少。

发现大部分学校安排书法练习课,但任务安排太多,效果太差。发几张红色字帖,没有指导,就算完成任务,也会对错误的笔顺视而不见。描红是复制字形的最好方法。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作用,也没有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描红。他们甚至认为描红是最简单的书法练习形式,最容易应付学校检查。这几年学生写字越来越差,说明描红效果不好。练字的时候,一定要有布局,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去感染学生。众所周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写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电脑的普及,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老师文笔越来越差。练字的老师越来越少,老师也无力下功夫,能把学生领进门的老师就更少了。老师不练字,如何指导学生练字?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判断,更谈不上纠正。个别老师不抄帖子,而是引导学生凭感觉写。习惯太重,很难做到“大师要领进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部分要求,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方案策略: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中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载体,责任重大。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汉字教育的观念,要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工具和书写技能,更是为了增强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人格。语文老师要成为兼职书法老师(中小学书法教育大纲)。如果我们很多老师从这个高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就会有更大的责任感和指导学生写作的动力。

其次,要加强写作课的规范化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在书写习惯和规范(笔画、笔顺、临摹、创造)上下功夫,并高度重视,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证语文课有一定的时间(语文课10分钟,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写作指导老师要学习写作技巧。指导老师一定要加强经典碑文的临摹,按照课标的要求循序渐进地练好自己的内功,在掌握行书格局的基础上融入行书格局,让六年级渗透行书格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第三,要加强个人修养。书法是通过学习培养出来的。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善于读书,加强文化修养。“读书如食耳,好学者长精神,坏学者长痰瘤。”(袁枚《随园诗》)“德养心,技养手,识养眼(教一,自养二,融三,达四)。”书法是一门很难传承的课程,更难创新。我们的祖先把它发挥到了极致。没有经典的滋养,是不可能摆脱庸俗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