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第二阶段项目计划

一、具体工作和内容:

1,学习理论,提高素质。

课题组把学习理论和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点工作,要求实验教师从学习课题的实验方案入手,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还向老师介绍了《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等资料,订阅了《湖南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资料。通过学习,教师的思维和认识得到了提高和升华,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2、立足课堂,大胆实践。

俗话说:“少成自然,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学习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对于中高级班的教学,一开始是安排预习大纲,后来逐渐过渡到只安排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找问题,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知识。一些课内没条件没时间做的活动,课前也可以做。比如说在讲统计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课前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

(2)听力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①一定要提醒学生老师讲的主要重点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听课的习惯。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讲、思考的习惯,有不懂的地方及时举手向老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解决课堂疑难问题。(3)听,记。听课一定要手写,随时听到的重点都记在笔记本或本子上。养成同步听写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另外,老师讲课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学生对自己讲的内容无动于衷,要及时调整讲课的内容和方法。如果个别学生“心不在焉”,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判断。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听课习惯。

(3)阅读课本的习惯。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重点阅读计算过程。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懂公式和规则,还要培养学生读懂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要精读。数学概念要根据结构精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概念。③熟练阅读应用题。重点阅读关键词;通过省略句子来完成阅读;通过改变具有隐含意义的单词来阅读。

(4)、审题的习惯。小学生审题不严导致的错误比较严重,尤其是中低年级。一方面与孩子识字率低、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度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急于写题成功,不愿意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比如在低年级的计算中,加减乘除的计算错误很多;到了中年级,学生往往会把一个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为一步应用题解法,或者两步只做一步,漏做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检查结果。可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同等重要。我们要求老师通过低年级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审题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审题意识。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公式-计算-验算-答题等。,并在解题过程中把审题放在首位。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题意,逐字逐句分析意思,才能准确审题。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就能养成审题的好习惯。

(5)、检查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热衷于做题。一旦他们完成了,一切都会好的。至于正确与否,我无意去管,也不想回去查。如(8)÷8=64,(500)-700=200,一头大象的重量

(6)总结习惯。学生学习某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学习一个课时的内容,学习一个单元甚至整本书,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总结一个课时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线”进行归纳和总结。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要义,形成数学能力。

(7)、提问习惯。这种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其本质是一种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所有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不懂就问,不要装懂。在参与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提出疑难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它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想问、敢问、喜欢问、会问。

我们从模仿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老师注重质疑的“言行”,教学生从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法律法规的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概念的形成、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动手操作的练习中。学生也要学会换个角度提问。

(8)、认真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首先要求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完整。其次,我们应该为家庭作业树立榜样。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追赶典型的心理。也要及时反馈,认真改正错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方法有:①培养学生认真正确的看、听、读、说的学习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综合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时,要寻找题型特点,思考计算规律,运用运算规律,选择最佳解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标准化,作业批改自动化。④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自省,用短程目标管理,促进学生主动自省作业。互查,针对小学生的竞争心理,开展学生作业互查活动。

(9)、操作习惯。

皮亚杰说:“思考始于行动。如果行动和思维的联系被切断,思维就不会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的具体思维中,他们的抽象思维只能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用脑、言语交际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看、摸、拼、摆、说获得新知识。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度有什么联系吗?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度,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10),思维习惯。

赞科夫有一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资本。”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多变题、猜测、联想、发散思维、推理、运算、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多向灵活的思维。通过“你能想到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能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及其他的话,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犯错,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例如,一位老师要求他的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分成四部分。“请给它打个折,试一试。能找到什么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以下三种方法:老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方法。经过努力,学生们发现了以下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求异的思维习惯。

(11),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与他人合作。①发起、做、讨论、练习。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再带着问题去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2逐点自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旧知识和新知识被链接、转移和使用,并得到进一步提高。

(12),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在低年级时,要训练学生用所学的数学语言描述图的意思,复述问题的意思,讲解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一步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增长,要训练学生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讲解算术,分析数量关系,用充分的理由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随时纠正他人不正确、不严谨的数学语言。

(13),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要培养学生多预习、多复习、多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不应该流于形式。要想有效,必须每天布置预习和复习的作业,给予指导,并经常检查完成情况。对于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阅读小报、参考书、练习本的习惯,随时对好的内容进行摘抄,经常整理知识,手工制作学习工具。

二、初步成果

1.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一年的实验,本课题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结合日常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质疑、合作、规范作业,优化思维品质。每个班评出了5~6本优秀作业本。

2.青年教师通过研究迅速成长。在研究的带动下,所有实验教师都可以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实验数据,撰写教学反思,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实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并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深受业界好评。

三,问题与反思

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已经探索形成的一些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和对策,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研究。同时,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筛选确定问题,科学训练学生,也需要进一步探索,以获得更好的经验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