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双线结构
讲座分为三个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取向
(一)坚持道德教育,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统编教材中的革命文化2,优秀传统文化3,教材中的多元文化
(二)构建语言能力体系,制定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内容主题”贯穿整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另一条是“中国元素”的线索,即各种基本的中国元素。对于全书中的语文元素,学生要逐步学习、理解、熟练、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前后衔接。
(三)培养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纳入课本体系
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积,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全书。在编教材时代,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观:语文元素、双线结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阅读策略、思维训练。
二、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吴老师提出:什么是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她指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要注重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语文课程目标经历了双基础、三维目标、核心要素三个阶段。
第三,实施关键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以能力为主线,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对单词和句子的理解,对段落的掌握,是培养和发展阅读理解、应用、评价和反思的基础。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单纯训练;含糊地走过场。吴老师提出从1、理解教材、把握语文能力训练点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2、目标设计精准,突出关键能力。3.设计学习者的主要活动,加强汉语练习。4.掌握阅读策略,加强阅读练习。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质量
语文课思维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重视阅读理解,忽视思维能力;注重结果,忽视思考的过程;重视文本内容分析,忽视形象思维。
怎么解决?1,发展观察能力2,重视形象思维3,加强抽象思维4,重视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读写迁移,学习表达
1,学习表达,实现读写迁移。
2.掌握练习单元,充分发挥不同板块的价值。
3.注重思维引导,体现锻炼的全过程。
(4)实施课外阅读,探索课外阅读课程。
1,阅读内容决定阅读质量。
2.提高整本书的阅读质量。
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联系融合,实际应用;任务驱动,有效阅读。
王老师是这样看待课外阅读的:“不管是单篇文章还是全书,第一关就是由浅入深地读。第二个层次是把握作品中的角色。第三个层面是思维层面。第四个层次是能够应用到生活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慢慢形成。”
讲座最后说,“课改的真正意义在于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过程中成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是的,没有研究的教学是空洞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学习、研究、反思,真正把语文能力落实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