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中开花结果。它不仅包含了学习的氛围,使小组成员可以互相鼓励和促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首先,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所有学生面对黑板,老师讲学、听的束缚。而是几个学生坐在一起,面对面合作学习,交流,练习,操作。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对学习小组的每一个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并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其中。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差,组织性不好,所以课堂会很乱,会盲从,不能真正认同或不认同群体中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也不能吸收有效成分纠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合作学习的真谛背道而驰。因此,做好“组织”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把班里的学生按照性别、性格、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分成一组。每个小组各层次学生都有,组长每周一轮流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按顺序发言,尽量让不爱说话的同学发言和说话。当一个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然后在其他人发言完毕后发表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可以顺利进行了。二是明确要求在每次小组活动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完成任务后,小组长要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这避免了学生乱说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使那些胆小被动的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四年级课本第15页的10题,要求如何合理购买旅游门票,根据旅游价格进行XX景区一日游。首先,我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同学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我提出了小组合作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笔记,其他同学按要求为旅行社工作人员设计出最佳的购票方案,并填写购票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同学们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三、如何优化内容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抓住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二册《四则运算》时,在对几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后,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如果公式中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而没有括号,应该注意什么?”这时,小组的每个成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规则。这是学生有意识获取的知识,所以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后,会分组交流。中学时学过面积单位,在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面积时,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独立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小组中的一些学生记录、测量、监督和报告测量的长度。团队成员合作,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抓住学生思维的冲击点,进行讨论。比如学习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现实生活中一个圆柱形的桶需要多少铁?为了问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应该数几面?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现实生活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总结评价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进行评价,主要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参与合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总结小组学习的情况,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将小组讨论扩大到班级交流,让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充分发挥思维,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比较各组之间的活动,看哪个组的活动最好,哪个组的学生最活跃,最和谐。特别是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让小组长有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演讲。对表现好的团体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智慧之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学习、互相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必须精心设计,精心引导,及时评估,不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