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义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协调,实现了教育优先、科学、协调发展。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省级“双高普九”督导评估,近三年被评为省级幼儿教育。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水平、效益基本一致,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1.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己任,实施城乡教育同步规划。坚持经济发展与教育统筹,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第一,放在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宝应教育发展既要高质量,又要均衡发展。围绕校园环境尽可能优美、教学设施尽可能齐全、公用经费尽可能多、教师素质尽可能好、管理水平尽可能高、学生人格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尽可能满意的要求,努力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坚持创新工作思路,落实重点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乡镇、教育部门改善办学条件,丰富办学内涵,拓展优质资源,缩小发展差距。第二,注重规划引导。抓住薄弱环节,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制定了《宝应县城乡教育发展规划》和《宝应县城乡教育质量计划》及其实施方案,重点调整农村布局,办好中心学校和重点学校;以新居住区教育资源配置和城区相对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加强责任考核。坚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乡镇、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考核,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力度。?

2.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促进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教育发展要素建设,努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县委、政府召开了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专题动员会,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和要求,并与各镇及相关部门签订了专项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加强硬件建设。硬件指标项目化管理,工作计划逐项落实,挂图作战,全程跟踪,确保“硬件不软”。2009年,市区投资1450万元建设白田小学,改造安义初级中学,启动新开发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在农村,投资4953万元,修建楼房3.7万平方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住宿条件的9个项目和建设合格农村幼儿园的28个项目顺利完成。同时投入271.5万元支持泛水高级中学、曹甸高级中学按四星级高中标准升级。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投资16万余元,新增一批信息化办公设备,在新城区创建18个数字化校园。第二,提高教师待遇。在推进县财政统一发放乡村教师国家标准工资、为乡村教师缴纳医疗保险的基础上,2009年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工资和激励工资,教师待遇大幅提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推动软件保障。对相关软件指标的完成进度和标准提出严格要求,确保“优秀软件”。目前,全县14个镇全部建成“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区域教育现代化16指标中,我县8项完全到位,5项略显不足,3项滞后,预计2010年底达到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标准。?

3 .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确保城乡教育经费到位。不断出台和试行支持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一是设立乡村教师专项补贴。从2006年开始,按照人均200元的标准,每年筹集654.38+0.5万元,用于补助乡村学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增加考核奖励额度,进一步激发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每年安排500-600万元奖励乡镇政府实施布局调整、组织创建省级优质园区、实验小学、示范初中。“十一五”以来,* * *已安排2500多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奖补。第三,重视薄弱学校的改造。积极实施“城区反哺农村,高中反哺初中”的互助策略,每年召开全县中小学结对帮扶会议,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明确责任,签订结对帮扶年度责任书,整合全县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结对帮扶,使城区中小学与乡镇学校结对。第四,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我们尝试通过入职、转岗、培训等渠道,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结构。近两年义务教育新增教师80%以上被安排在农村中小学。第五,建立发展集群。根据学校现状,同质学校应组织起来,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分类推进,整体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27所省级优质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5.8%,78%的幼儿在省级优质园就读。创城省实验小学27所,占小学总数的50.9%,全县小学总数的96%入读省级实验小学和市级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2所重点初中为省级示范初中;重点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均为三星级以上学校。?

4.以加快转型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城乡学校内涵同步提升。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坚持内涵建设主题,组织校长座谈,邀请专家辅导,明确思路措施,推动教育转型发展。第一,坚持目标导向。按照2009年为启动年、2010年为提升年、2011年为提升年的目标思路,确定各年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思路,努力通过内涵建设激发“名校、名校长、名师、名生”的目标追求,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第二,坚持要素推动。狠抓队伍建设、管理、教学科研、素质教育、特色、文化六大要素,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要求,稳步推进。围绕“立德树人、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全县拥有省市级特级教师13名,市县骨干教师700余名,教师学历结构基本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坚持规范、精准、高效方向,强化学校管理,促进管理提质增效。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讨论,加强教学科研,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得到及时转化。按照夯实基础、放大亮点、打造精品、打造特色、凝练文化的思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第三,坚持造“星”促效率。设立“团队建设之星”、“管理之星”、“教学科研之星”、“素质教育之星”、“品牌特色之星”,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星”活动,将工作结果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制定“创星”奖惩办法,努力提高工作推进性和实效性。5.以照顾社会弱势群体为重点,城乡教育满意度同步提升。立足“学教”,着眼“大量”,坚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活动。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贫困生资助、学困生资助、留守儿童关爱、残疾儿童无入学门槛的保障体系。县政府成立“爱心助才”?基金会设立了“国家山区奖学基金”,坚持开展“一日捐善款”等助学活动,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每年筹集资助资金700多万元,“投保”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坚持分别在华川初级中学和安义高级中学鲁垛校区招收初中和高中宏志班。逐年加大特殊教育投入,认真随班就读,确保每一个三类残疾儿童都能上学。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扶贫助学的政策规定,为全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3440名贫困学生发放33.5万元免费代金券,用于免除作业和教辅书费用,确保社会弱势群体享受相对平等的教育服务。2009年,全县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到93.5%;小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98%。高中入学率97.20%;6-15岁残疾儿童入学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