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速度是多少?
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降为三级!
整整40天,北京战时快速反应,争分夺秒,展开新的疫情防控战。以最坚决、最果断、最严密的措施,在全市编织了一张密集的疫情防控网,实现了两个潜伏期(28天)内确诊病例零增长。
外媒评论说,北京新发地抗击疫情,从开始到清场,完全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可以看到中国的机制,中国的速度,中国的精神!
1 .发现
每个发烧病人
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6月10日23时50分,宣武医院,检测队抓获第一名患者...
当天下午,家住西城区的唐大爷因为间歇性发热,到宣武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此时,北京已连续56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唐大爷的样本很快送到了宣武医院实验室主任王培昌带领的小屋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小组;核酸检测分为样本采集、样本验收、信息录入、病毒灭活、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复核和报告七个步骤,整个过程耗时8小时。第一次检测结果出来,让王培昌和他的同事们心里一紧:“双靶阳性”!“马上复试第二试剂!”第二轮结果依然是“双靶正”。
“第一时间举报。”王培昌和同事第一时间回去检查流程,操作无误,给出了咽拭子检测阳性的最终结果。
坚持规矩,守规矩。北京市卫健委的同志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市防疫要求,各大医院的检测队伍从未停止过新型冠状病毒中的核酸检测,对所有发热患者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正是这种“一日之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持,病毒被迅速捕获,疫情被早期发现。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北京的医疗机构发挥了哨兵和探针的作用,在患者中发现确诊患者76例。疫情期间,全市医疗机构按照防疫规则就诊,未发生院内感染。
2.行程安排
进入战争状态
北京的抗疫神经绷紧了。
无离京史,不输入!北京的防疫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6月11日,11: 35,市委办公厅老王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正往食堂走去。手机突然响了:放下手头的事,赶紧去会议室。
至此,10多小时,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已经完成。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每一位同志紧绷的神经中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同时接入多个分会场。会议迅速聚焦一个问题:病毒从何而来?新陆战第一次会议浓缩为两个关键词:锁定和速决!尽快锁定病毒来源。
从那以后,在老王的记忆中,这样的会议每天早上开两次,晚上开一次,快速汇总各方情况,每日调度,直达基层,一天连续工作16小时。利用好现有的经验和机制,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围绕“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16这几个字,一系列决策正在推进:进入战时状态、集中隔离控制、启动核酸检测、划定风险控制范围、启动二级响应、全面流量调节机制、每天应对社会热点、离京后自控、地坛医院集中治疗、恢复。
问题导向、智慧集中、早晚总结、每日调度,成为抗击疫情中有效救治的快速反应机制。
锁定
可追溯性16小时
锁定一个新地方
6月11,65438+凌晨0: 04。“西城叔叔”的消息,让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防控专班现场组的窦祥峰心里一紧。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值夜班。三个小时前,他们刚刚接到“外勤组要解散,明天复工”的指令。他用冷水擦脸,新的疫情开始了。
早上6点,全副武装的窦祥峰走进了“西城叔叔”的隔离病房,和他一起的还有西城区疾控中心的乔医生。他一夜没睡,第一份流行病学报告就是他出的。“排查重点是他去过的各类封闭场所,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在原来发病前4天的基础上又往前推了3天。”
经过详细核实、耐心引导和反复确认,经过两个小时的沟通,初步确定的38名密切接触者和23个检查点逐一确认。
与此同时,城市的大排已经开始。台球厅、超市、加油站...争分夺秒,数百名名人抽调采样人员,分头走访,追查传染源。
在所有地点中,新发地批发市场是最难查的地方,日客流量达6万人次,是人们最不想出问题的地方。“太大了,后果不堪设想。”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控组组长杨晓星已经超过10小时没有进水,样本很难送到实验室。
持续跟踪,逐步缩小范围,16小时,新地点,锁定。
6月12日凌晨2时许,实验室报告,所有点位中,仅新发地批发市场综合交易大厅环境样本检出阳性。至此,新发地批发市场地下一层的牛羊肉水产品交易大厅被锁定为疫情“震中”。
隔离
平静的战斗
几乎与化验报告同步,新发地市场的隔离战悄然打响...
丰台区被责令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有效隔离新发地市场高危人群。根据现场指挥部要求,区委政法委紧急协调辖区宾馆,紧急租用车辆,紧急调拨保障物资,紧急启动转运,启动5家宾馆,10小时快速完成牛羊肉综合交易大厅916人转移隔离安置任务。
牛羊肉大厅二楼商户金秀于6月13日凌晨4点接到医学观察通知,要求前往集中隔离点。暮色中,金秀和商人们走出大厅,登上了公共汽车。他们行动有序迅速,就像行进中的士兵,有点不安,但没有抱怨和埋怨,甚至没有人开口:相信政府,以大局为重!这成为了无声的知识。
相比商家,丰台医院的潘恒医生得到的消息更加突然:12日晚10,准备休息的潘恒接到通知,要他立即前往南四环某集中隔离点,担任医学观察组组长。这是一家四层楼的快捷酒店,被临时征用为“集中隔离点”。连夜切断,设置非污染区、缓冲区、污染区,24小时封闭管理。潘亨和黄锦秀分乘不同的车辆到达...
金秀,福建人,在新发地经营了十几年。“房间有电视和网络,一日三餐会有专人送到门口指定的地方。”条件不错。金秀悬着的心刚刚放下,然后就出现了咳嗽症状。一想到自己接触过的商家都成了确诊病例,金秀就紧张...
鉴于金秀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体温一直正常,潘恒找她聊天,了解了她的慢性咽炎病史。潘恒为她开了药,耐心地一次次沟通安抚她的情绪,金秀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谢谢你,潘医生!你辛苦了!”
7月11日,经过“14+14”天的隔离,金秀和被隔离在此的100多名商户离开隔离点,与家人团聚,享受这个夏天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控制
分区和分级管理
体现“精准运动”
凌晨3点,新发地市场对面的天伦锦城小区。随着东门的完全关闭,小区正式进入封闭管控状态。一、世纪风采和林、天骄等11地块周边新建住宅区将同步实施封闭管控。
此时是6月13,站在小区门口夜色中,望着沉寂了20多个小时的新土地。85后社区党委书记钱成突然感到压力很大:“20栋楼,近万人待在家里,生活怎么保障?”
不远处,习惯早起的居民开始聚集:“西瓜还在车上!””“我能出去看看吗?”“这里有确诊病例吗?“社区有近5000人从事新发地相关工作,询问声此起彼伏;钱诚招呼着大家,想着如何安抚...
20公里外,北京市委组织部的老张和同事们正在连夜制定防控方案:“第一轮疫情,北京集体按下了缓行键。这一轮要求弹十个手指,改变了风险区划分级标准。防控单位更小,更精准,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区分级管理、精准防控、中高风险动态管控、领导班子决策,都在这里变成了具体的方案。
一个多月后,天伦锦城小区紧张有序: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在一线工作;开通4部固定电话,公布10工作人员手机号码,24小时接受居民查询;下沉干部赶到医院给居民开药;志愿者在头顶烈日下分发蔬菜袋;清洁工汗流浃背,挨家挨户回收垃圾...
社区防控是北京疫情防控的基石。守住底线的战役在北京3235个社区、3876个行政村同时打响。
近654.38+万基层工作人员“地毯式”排列,密切接触者全部在家观察;把“防控单元”切成小块,按照街道、社区,甚至小区、楼栋实现“精准投放”;在同一居民区内,采取不同的隔离观察措施,如“14+14”天、“14+7”天、14天。
“我们坚持住了!”7月18,钱诚见到记者时,沙哑的声音里有喜悦;截至7月18,除1单位外,天伦锦城小区已有95个单位解封。
7月20日,北京所有高危区域全部清理完毕。通过齐心7000多个社区行政村的齐心协力,城市安全了!
6.核酸检测
科学总动员
关键早期检测
北京核酸检测能力的裂变式增长,成为科学抗疫速度的传奇。
海淀区人民安康体检中心负责人杨伟接到紧急求助。电话那头是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负责人戴鹏飞:“所有商户需要马上做核酸检测!”
新发地关门,岳各庄批发供应压力陡增!这两个市场一直紧密相连。只有争分夺秒,尽快检测出全部核酸,才能阻止扩散,安抚人心!人民安康体检中心迅速行动,一边千方百计筹集试剂盒,一边到市场搭起帐篷,现场取样...
一批10商户单向间隔检查排队。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5138人全部完成咽拭子采样。医生霍焰在高温下全天值班,汗水从防护服中涌出:“我征集了500多人,党员必须产生!”检测结果,全部阴性;6月25日,第二次审查仍然是负面的...戴鹏飞坚定不移,带领岳各庄全力以赴,为保护公表而战。
在北京开展了大规模的集中核酸检测,样本量已超过12万;目前335例确诊病例中,核酸筛查***174例,占52%。核酸检测对于快速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链,防止疫情扩散具有重要作用。
追踪
不留空白,不遗漏任何人。
在第一时间找出感染链
庞,61岁,带着黑眼圈走进北京的新闻发布厅...作为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疫情防控专班现场组组长,这一天,她将发布新疫情爆发以来首例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
3例确诊病例,动作轨迹不到400字,只有172字。清晰、明确、丰富、具体,这些小小的“豆腐块”立刻成为人们相互传递的高频信息。然而,在这短短的文字背后,却是几万字的报道,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夜以继日的奔波。
“流量调整的目的是快速准确地找出传播链,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所所长、副所长王全·伊和贾蕾在北京牵头开展转移工作。"标准是不留空白,不漏一人."
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到现场了解情况,利用大数据查漏补缺,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在北京展开!市、其他省、市、区级;疾控、公安、社区、地铁、公交、民航、铁路...跨地区多部门协调联动,争分夺秒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整个过程就像破案一样。”王全说,“是否准确,能否快速无误,将影响整个疫情的走向。”
63页25000多字!这是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金丽娜综合全市各区、各部门协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后,为“石景山万达女子”出具的流行病学报告。这份报告的背后,是30多位名人和上百名社区工作者,24小时不眠不休。“流量调整是一个不断细化、不断挖掘的过程。”贾蕾介绍:“这名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从最初的204人,到最后的311人,都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措施。”
截至目前,北京新发地市场已发生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335例,无症状感染病例33例;除了重点地区的重点人员,还有7591人通过流动调整进行了密切接触。“疑似病例,即使是个别发烧病例和高度疑似病例,我们也要求第一时间出发。这个数字是确诊病例的很多倍。”王全说,“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没有被诊断出来,似乎都做了无用功,但这可以确保我们总是跑在病毒的前面。”
8.处理
中西并重,一人一策
没有人会死于疾病。
确诊患者集中救治、医疗资源集中调配、中西医并重、有效救治无一人死亡,成为北京抗疫的一大特色。
6月13日确诊人数达到36人,成为发病高峰。6月16日,北京宣布二级响应。当天,北京18家市级医院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前往地坛医院支援治疗。
6月20日22:00 15。闪着蓝光的救护车送来了两个病人...这是1年零7个月的果果和她爸爸。他们是在给在新发地牛羊肉馆工作的母亲送饭时感染病毒的。离水果病房不远的8岁小学生萧也入院已经6天了,刚来时哭闹的男孩已经变成了男人。
杜斌、童、等在武汉抗疫界赫赫有名的专家,被列为“重症八仙”,再次穿上战袍,来到重症救治一线。此时,经过精心治疗,“西城叔叔”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当天下午,童去“西城叔叔”的病房时,见他状态良好,忍不住幽默地说:“你就叫西城哥哥吧。”
顶级医疗资源的配置,全力以赴的治疗,给了患者和家属强大的信心支撑。入院后一人一策,专家每日会诊,中医治疗率达到100%。“早发现”使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病情一般,所以医护人员重点防止患者病情由轻转重,无微不至的照顾。
小叶恢复得这么好,自然离不开主任医师宋瑞。在治疗过程中,他越来越依赖这个“代孕妈妈”,用“我要喝奶”来换取“宝贝,我去给你拿”。抽血,吃药,量血压...对于成年人有时会“得罪”的处理措施,果也是必须经历的。主任医师李明慧心疼这个可爱的小女孩,送来了泡泡机让她开心...
7月4日,经过童、等专家的多次会诊,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每小时咳痰一次,每半小时安抚一次。小娟是唯一一名被诊断患有体外膜肺氧合的27岁患者,他能够在纸上写下父母的名字。此前,她在电脑上经过12天终于拔除了体外膜肺氧合,通过了拔除呼吸机的“鬼门关”,病情一天天好转。
7月10,曹保果和他的父母收到了出院通知。7月14日,治疗33天后,“西城叔叔”出院了。他这样评价医护人员,“确实是天使。我能活下来,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7月15日,萧也出院了。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奋战,赶到地坛医院的100名医护人员也于7月15日离开。很多人眼眶湿润,喉咙哽咽,千言万语却变成了一句话:“人第一,命第一!北京必胜,中国必胜!”
9.服务
公民需求电话
准确的反应
华中高科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12345,露出欣慰的笑容:反应太快了!
那天小区因为疫情突然关门,公司无法在这里正常上班。我想找另一个办公室,但设备不能带走。无奈之下,该负责人想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情况。没想到,两个小时后,永安路西里社区打来电话。他们在网上与居委会、业委会协商,在帮助企业完成消毒检测后,最终搬离了设备。
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由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布线席位500余个。它接听热线,每天受理3万起申诉。13年6月以来,关于疫情的来电急剧增加,占总用电量的40%。西城区月坛街道木樨地北里社区周边超市、蔬菜站暂时关闭;市民反映老人买菜不方便。公共服务热线12345接到投诉后,信息传到街道,街道立即与首农集团协商,将保护完好的便民蔬菜直通车开进社区...
记者翻阅热线统计发现,6月15日至6月21日,关于疫情的咨询、诉求、建议共70400条;6月22日-28日,* * *达到101161件,大部分是询问和回复。这里收集的诉求包括热线、网络、移动终端;能解决的问题由热线发送,直接送到具体责任单位。一位大兴居民在自己的微博上感叹,小区关门了,家里没饭吃;没想到,两个小时后,居委会来送饭了。
综合来电分析发现,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反映“看病难”的诉求相当多,问题直接向市领导小组汇报。改进措施当天在各大医疗机构推广:一是边防医院感染;同时开展日常医疗服务。
在疫情激战的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尽快处理投诉”机制24小时倾听市民需求,快速救助、精准对接,永不停歇,成为“倾听心声、解燃眉之急”的支撑机制、各部门工作中的补充机制和国家防疫重大决策的助推机制。
10 .发布
抗疫中的“风向标”
下午4点,新闻发布会常规开会,中央媒体同时直播。其信息汇总、趋势研判、疫情发布、案例分析、热点问答、重点提示...成为公众抗击疫情的“风向标”。
6月11日下午4点,新闻发布会上“1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的公布让现场气氛凝重起来...是112今年北京市抗疫新闻发布会,也是首次针对新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敲响了新的疫情警钟。
5天后的6月16日,北京一天内召开了3场与疫情相关的新闻发布会。最近一次接近午夜,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宣布,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有网友在直播下回复,“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有了之前的经验支持和极其透明的消息发布,我相信北京一定能成功。”
截至09年7月19日,北京共有156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156演出无落地。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也参加了107游戏。对于每天下午4点准时收看大会直播的网友来说,现场信息简洁明了,但每次发布背后的工作量却是极其巨大的。“准备材料的时间很紧。要把每个病例几十页的流行病学报告提炼成一个二三百字的‘小豆腐块’,包括核心要点,把这些病例中的风险点和提示提炼出来,转化为科普知识。”对于60多岁的庞霍星来说,“那段时间每天睡4个小时,我觉得很开心。”
他们在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还帮助媒体深入抗疫一线,进行了150多次集体采访。通过新闻发布、专家解读、政务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及时梳理社会热点,回应社会关切300余次;监控网络谣言,核实情况,发布真相,澄清事实,安抚人心。
对内,新闻发布在疫情防控的舆论场牢牢发挥了“压舱石”和“风向标”的作用;对外,透明的信息和快速的反应让外媒纷纷“喜欢”北京。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曲茹总结研究,近一个月来,95%的外媒对北京疫情防控的整体趋势进行了报道,其中《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美联社》、《印度时报》等主流外媒详细介绍了北京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北京市在疫情期间建立的高效、严密的新闻发布机制,必将对推动疫情防控取得最终胜利、促进首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7月11日下午4点,148新闻发布会距离6月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整整一个月。主持人动情地说,“这个月是北京全国抗疫的一个月,是密切联系核酸追踪筛查的一个月,是确诊病例全力救治的一个月。这一非凡的抗疫历程必将载入北京史册。”
7月19日下午4点,156新闻发布会宣布:“自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在座的一些记者热泪盈眶:抗击北京疫情40天,胜利来之不易!
当记者收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