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坝小学
在《论湖南人才》中,蔡元培先生是这样评价湘楚子弟的:“湖南人天性坚贞,守旧道之猛,而求新也。湖南人敢于负责。”湖南,人杰地灵,近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重要人物,引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1955年9月,北京金秋时节,群星云集、群星闪耀的中南海,我军首次授衔。这一奖项颁给了60多万准尉以上干部,其中元帅10人,将军10人,将军55人(后颁给两个将军),中将175人(后颁给两个中将),少将802人(后颁给四个少将,从1961到1964)。)
开国将领中,湖南籍元帅有三位,分别是彭、贺龙、罗荣桓元帅。湖南籍将军有六位,分别是苏羽将军、黄克诚将军、谭政将军、小、陈赓将军、许光达将军。湖南开国将领中,将军19人,中将45人,少将129人。湘楚大地是真正的革命摇篮。
湖南开国将领中,谭政和陈赓两位将军从小就认识,两家三代好友。谭政的妻子陈秋葵是陈赓的妹妹,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陈嘉和谭佳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拥有数百亩良田。陈嘉是武将,谭佳是书香门第。
陈赓的曾祖父曾是湘军名将,后来他归田,在土地上盖了房子,让陈家富起来。陈家是湘乡有名的大家族。这家人虽有大业,却乐善好施,经常帮助附近的穷人。附近的人也愿意耕种陈家的田地。
很多贫困家庭也愿意把孩子送到陈家。陈家对家政人员很好,从来不克扣工人工资,也不处罚。在这个案例中,湘潭县一个叫卢冬生的孩子,被父母送到了陈家,成了陈家的牛郎。
卢冬生比陈赓小五岁。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牛郎。在旧社会,是主仆关系。不过陈家是贤惠的。在祖辈的教育下,陈赓同情附近的穷人,对国内的员工也很好。陈赓和卢冬生渐渐熟识,两个小伙伴抛开所谓的身份差异,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陈赓经常自己拿山珍海味给卢冬生吃。他们一起放牛,在小溪里游泳。1917年,已经小学高年级毕业的陈赓,被家人包办了婚姻。另一个是富家女,比陈赓大两岁。陈赓,14岁,不愿意接受包办婚姻,逃离家乡加入湘军。
林视察湘军时,遇到了14岁的陈赓。他当时感慨地说:“这么小的孩子也是这里的兵!”1921年,陈赓看到军阀混战,百姓水深火热。他看透了旧军阀的本质,选择了离开湘军。
这段时间,卢冬生在陈家放过一段时间牛,后来进了工厂当学徒。陈赓献身于革命事业。他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春,卢冬生追随好友陈赓的脚步,到湘军唐生智部第四师当兵。后来,他参加了北伐。
1927年春天,卢冬生和陈赓又见面了。他们分别是19岁和24岁。此时陈赓已有5年党龄,是北伐军第二军特务营营长。在卢冬生早期的革命历程中,陈赓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陈赓知道卢冬生憨厚,老实可靠,就把他调到营里当警卫。
同年,陈赓的姐夫谭政在陈赓的介绍下,来到特务营二连担任文书职务。同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革命陷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杀戮革命志愿军。陈赓被废黜营长,谭政差点被捕。在陈赓的帮助下,谭政去武昌找党组织。
而卢冬生则跟随陈赓来到南昌,准备南昌起义。陈赓任贺龙指挥的20军3师6团营长,卢冬生任陈赓副官。在贺龙的领导下,陈赓、卢冬生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8月5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离开南昌,向会昌进军。第三师打头阵,在第三师师长周逸群的带领下,向会昌城挺进。8月20日凌晨,第三师与敌钱大钧部相遇。陈赓、卢冬生率一营杀在大部队最前面,率先攻下三个制高点。
但由于兄弟未能及时会师,第三师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下午一点钟,第三师的士兵子弹用光,被迫撤退。陈赓、卢冬生自告奋勇在三师后方阻击敌人追击。他们打了又退。枪林弹雨中,陈赓腿部中弹,无法行走。
此时敌人就在几十米外,卢冬生抱着陈赓滚下田埂,躲在茂密的杂草中。敌人进攻了,从山脊下可以听到敌人的喘息声。幸运的是,敌人没有在山脊下搜索。后来叶挺又领兵出击,陈赓、卢冬生获救。
大部队向汕头挺进,原本军歌嘹亮的部队也变得沉闷。每个人都在为战友的牺牲而悲痛。卢冬生帮助陈赓随部队行军。在日夜行军的过程中,陈赓的伤口又开始渗血,每走一步都异常疼痛。
上级也看在眼里,为了陈赓的伤势,决定让陈赓留在大埔养伤。陈赓也知道留下来生死难料,但还是坚持和部队一起行军,说再苦也要跟着部队走。上级勉强同意,而卢冬生一直不离不弃,照顾陈赓。
9月24日,起义军到达汕头后,陈赓被送往汕头日军医院救治。看到陈赓被枪毙,这家医院不愿意接收陈赓,对陈赓态度恶劣。10 10月1日,卢冬生在医院照顾陈赓。他打算出去买点东西。他来到街上,发现城里没有带红带的起义者。
原来,汤坑战役一天前战败,上级已派同志向在日本医院的陈赓、卢冬生传达了撤离的消息。但这位送信的同志搞不清汕头日本医院的位置,最终没能把这一重要信息传递出去。卢冬生看到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街道,日军医院把他们赶走了,只好把陈赓藏在一间工人房里。
这时,陈赓的腿伤肿得厉害,无法陆路逃生。幸运的是,日本医院背靠大海。在一位爱国护士的帮助下,卢冬生找到一条小船,把陈赓抬上船。海滩上到处都是退潮留下的淤泥。护士和卢冬生用尽全力把这艘免费的船推进了大海。
烈日下,卢冬生和陈赓向小护士挥挥手,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卢冬生汗流浃背。他拿起桨,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划。最后,这两个人登上了去香港的船。这艘船上有很多起义的士兵,他们和部队决裂了。港英当局得知消息后,在船只抵达香港时展开严密搜查。
为了避免被敌人活捉,卢冬生找来一把椅子,请人帮忙把陈赓抬下船。看到陈赓下船都要背,乘警以为他非富即贵,却不敢仔细查看。于是他们勉强下了船。卢冬生带着陈赓,准备去医院挂个号,医生一看陈赓是枪伤,就要他们出院。
两人在街上一瘸一拐,很容易引起巡逻队的注意,最后被迫躲在臭气熏天的厕所里。看到这里的革命环境如此艰苦,两人决定回上海找党组织。卢冬生出去打听,得知下午还有一班船去上海。回上海的船没有那么严格,卢冬生背着陈赓登上了回上海的船。
船中途要经过汕头,到了汕头港,三师师长周逸群也上了船。就这样,三个人在船上又见面了,去上海找组织。幸运的是,没有再发生动乱。三人到上海后,很快找到了党组织。卢冬生在陈赓的领导下,历经艰难险阻,坚守自己的信念,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1927 12.7在上海,在陈赓的介绍下,卢冬生正式入党,在中央特科工作。不久之后,贺龙也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了上海。在组织的指派下,卢冬生以贺龙为接头人,将他安全地带走。北伐名将贺龙在湘鄂边影响很大,他的姐姐贺瑛是湘鄂边游击队的首领之一。
为了继续革命,贺龙和周逸群不顾自身危险,决定返回湘鄂情组织红军。他们的请求上报组织后,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贺龙成名,湘西之旅异常艰难。如何护送贺龙安全到达湘西?卢冬生的优越思想。卢冬生本来就是湖南人。他熟悉湖南情况,深受周逸群信任。他承担这次护送任务再合适不过了。
1927 65438+2月22日,卢冬生告别陈赓,再次踏上征程。贺龙一行20余人在武汉逗留了一段时间,由于敌人展开严密搜索,他们不得不离开武汉。1928 65438+10月18,船经过观音岛,一群人听附近的船夫说,观音岛有一群反动团在保卫匪军,作恶多端,残害百姓。
他怎么能长期容忍这些匪军的叛乱呢?他对众人说:“来吧,我们去拜客人。”他化了装,停了船,和所有的人一起上岸。团长看到贺龙的打扮,心想这人非富即贵。团长欺软怕硬,颐指气使,见到贺龙一行,以为是大官,俯首称臣。
贺龙看到团防队长迎了上来,一把抓住团防队长的手,枪顶住了团防队长的头。他说:“我是贺龙。今天我想麻烦你一件事。我会借给你一些枪。”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团防队长早就吓得魂不附体,呆在那里。
这时,一个团丁偷偷举起枪,向贺龙这边走来。说时迟那时快,卢冬生举起长矛,射杀了反动团丁。现在十几个团丁跪在地上,哭喊着要活命。这一仗,缴获枪支十几支,子弹数百发,首战告捷。
贺龙后来回忆,是卢冬生救了他一命。他深情地说:“卢冬生打得一手好球,立了大功。这个贡献不小啊!”贺龙带领一批人回到湘西,加入了贺金斋领导的游击队,随即发动年终暴动。起义失败后,卢冬生跟随贺龙来到桑植洪家关。这里是贺龙的故乡。在贺龙姐姐贺英的帮助下,一支3000人的队伍很快拉了上来。
湘西的国民党军队听说贺龙回来了,立即派重兵去“剿”湘鄂西的游击队。兵力分散,卢冬生跟随贺龙到洪家关,周逸群奉命渡江到宜昌开展革命斗争。这次失败让贺龙明白,革命的胜利不能只靠私人血缘关系,没有党的领导。
为了得到党的指示,贺龙决定派卢冬生去上海再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那时候游击队在山里,大家都在挨饿。他们只能靠吃野果和喝山泉水来战斗。贺龙筹了半天的盘缠,只得了六个铜钱。卢冬生拿着六个铜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上海的路。
一路上,很快就花光了六个铜币,卢冬生只好靠打短工、乞讨、躲避敌人的层层搜查,向上海方向走去。卢冬生一路露营去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他终于回到上海,找到了党组织。这时党组织从报纸上得知贺龙战败的消息,急了。
听了卢冬生关于湘西、鄂西情况的汇报后,上级作出指示,派其他同志把指示送回湘西、鄂西。这时,湖南军阀创建各种“干净村”,残酷迫害革命志愿军,各级党组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中央多次致函湘西,均未果。上级又想到了卢冬生。
8月8日,卢冬生再次接受重任,带着上级指示赶赴湘西、鄂西。卢冬生带着机密文件,尽量少走大路,经过长途跋涉,在鹤峰的大山里找了贺龙一个多月。此时贺龙身边只有91名战友和72门炮,是最困难的时候。
贺龙听说了卢冬生,带着上级的指示来了,喜出望外。贺龙看了上级的信,有了下一步斗争的方向,革命的火种开始向整个湘西、鄂西蔓延。此后,在贺龙的委派下,卢冬生再次回到上海,得到上级的指示,卢冬生不顾重重危险,将上级的指示再次带回湘鄂西。
贺龙在上级指示下,在湘鄂西创建了红四军。到1929年夏,红四军发展到4000多人。在卢冬生的努力下,一条从上海到湘西、湖北的交通线也建立起来了。在建立湘鄂西苏区的过程中,卢冬生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他把革命的火种带回了湘西、鄂西,让红四军找到了光明的方向。
贺龙信任和欣赏卢冬生的成就。1932年7月,24岁的卢冬生正式成为独立师政委。蒋介石看到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壮大,立即出动十万军队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随着敌人的逼近,根据地正在缩小。卢冬生率部杀出一条血路,带领数百人突围。
卢冬生积极收拢零散兵力,继续在荆门地区斗争,打了几次游击战。此时大部队已经撤离,敌人强大。卢冬生积极联合工农,终于站稳了脚跟。1933年,红军回到鹤峰,卢冬生率独立师在走马坪与红军主力会师。
在游击战中,独立师缴获了数万大洋和大量布匹,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主力。这个时候,卢冬生是贺龙最信任的能人之一。不久后,卢冬生担任红军第七师师长。1934 10,红三军团与红六军团在贵州黄木会师,红二军团番号恢复。卢冬生曾任红四师师长。
为配合中央红军的转移,二、六军团歼灭了湘西军阀陈渠珍的两个旅,建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牵制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眼看中央红军即将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敌人派出十个师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
1935年6月,鸡公崖战役,敌人进攻数倍于自己的兵力。卢冬生不顾个人安危,在最前线指挥战斗。当他正在指挥战斗时,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腿。他只觉得腿疼,没发现自己受伤。后来,警卫看到他血流如注,告诉老师他受伤了。
警卫员让老师们去处理,但卢冬生以前线紧张为由,拒绝下火线。后来警卫无视卢冬生的命令,强行将他抬离地面。卢冬生被抬离地面时,因失血过多昏迷过去,被送往医院急救,后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受伤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虽然保住了腿,但卢冬生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的后遗症。对于一个革命军人来说,卢冬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伤。伤口愈合后不久,他就把自己拖回了战斗的前线。
此后,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卢冬生带领部队要么做前锋,要么做后卫。危险在哪里?他总是自愿去哪里打仗?他是红二军团的著名战士。1936年6月,红一军团和六军团分别向甘孜进军。后来,红一军团在戎巴岔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同年7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团正式组建红二军团。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走过茫茫草原。走过草地后,开了个总结会。有同志提出,骑兵连被反动势力歼灭,是因为红五师警卫团团长支援不及时。
马上就有同志想把警卫团团长抓起来,执行枪毙他的决定。在紧张的气氛中,卢冬生站了起来。他实事求是地说明了情况,并为警卫团团长说情。他说:“警卫团离骑兵连有几十里地,没有说不听到枪声就不缺支援。而且战士们几天几夜吃野菜喝污水,身体虚弱。即使他们听到了枪声,也不可能跑几十里路及时支援。”
最后在卢冬生的求情下,红军首长奉命立功。刘伯承后来评价卢冬生:“卢冬生说得对!”之后,卢冬生带领红四师战士在六盘山下阻击敌骑兵追击,掩护全军转移。
1936 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长征胜利结束。卢冬生跟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践踏我国领土,全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陕北主力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卢冬生继续在贺龙手下工作,任358旅旅长。
358旅开赴抗日前线前夕,突然上级下达命令,让卢冬生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2月,卢冬生接受命令去苏联留学。在苏联,卢冬生一方面在伏龙芝陆军大学的特训班学习,另一方面休养。
1941 9月毕业后,卢冬生想回国,为抗日事业工作。可惜苏德战争爆发,回国之路受阻,他只好留在苏联工作。后来,卢冬生多次向上级求情,想回到抗战前线。上级经过考虑,决定让卢冬生到苏联远东第88旅工作。苏联第88旅由部分东北抗联军人组成,卢冬生为了抗日事业,不得不成为名义上的苏联红军军官。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苏联红军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结束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苏军进攻前,卢冬生已与东北八路军先遣队取得联系,不久被任命为西满军区司令员,后又任松花江军区司令员。
1945 12 13东北局主要领导陈云、刘达从长春到达哈尔滨后,立即在哈尔滨东大直街178召开会议。会议结束时,已是14凌晨,有同志发现陈云的行李已遗落在滨江工委办公室。刘达本来是要去拿的。当时东北还被苏联占领。卢冬生主动提出给刘达拿,因为他懂俄语方便交流。
旁边的一个同志说:“跟东升同志走吧。我这里有一把手枪。带着吧。”刘达见卢冬生坚持,也就同意了,目送卢冬生和一个警卫离开。卢冬生从滨江工委机关取出行李后,在回去的路上被两个苏联乱兵拦住了。
当时苏军是友好的,卢冬生和警卫也不太担心,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我看见这两个乱兵抢走了他们的行李和手枪,带到老八多的山下,在庙里枪毙了卢冬生。卢冬生死时只有37岁。临死前,他大喊卫兵“快跑”,卫兵摔倒滚下山坡,才保住性命。
警卫员把噩耗发回,陈云、刘达等同志悲痛万分。这一事件甚至惊动了斯大林,他要求严惩两名杀人不眨眼的哗变者,但最终无果而终。卢冬生的遗体先安放在极乐寺,后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贺龙亲笔题词。
卢冬生牺牲的消息传到贺龙那里,他悲痛万分,说:“在党和人民需要他多做工作的时候,他不幸牺牲了。这是党和人民的巨大损失。作为卢冬生的战友,我深深知道损失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