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微胶卷评论
看完微电影《迷途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这里谈谈。
感觉1:感动
我被两件事感动了。首先,我被山区孩子们的单纯和善良所感动。孩子们从未见过花露水。邱老师放在讲台上忘了拿走的时候,小朋友忍不住闻了闻,不小心打碎了。他们极度紧张和害怕。现实生活已经让他们明白,留住一个老师不容易。断了老师的花露水,就等于断了老师留在他们眼里的热情。孩子们试图马上补救,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凑钱再买一瓶。火根自告奋勇承担起买花露水的重任,但由于路途遥远,晚上回去的路上迷路了,回来后承担了所有责任。一个小孩子,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承担了一切。这种单纯的善良和责任,真的很感人。如果学生没有当众解释,邱先生是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而且因为事先不知道,邱先生明白了也会特别感动,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选择。第二:秋老师选择留下,我很感动。邱老师来这里教书的初心是为了方便考研。来到这里不久,她就被大山的艰辛击倒了,她渴望马上离开。考上研究生是她离开的原因,她得到了。但此时此刻,火根的单纯打动了她,可爱孩子的天真让她决定留下来。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对之前理想的牺牲,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热情,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对未来充满期待,对这里的艰辛有所了解的女大学生来说。所以,邱先生的选择是感人的。
感觉二:不明白
我认为校长指责邱老师的言语行为值得商榷。影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导演想要向大众展示的价值观。校长的语言行为向公众透露的思想是,教学应该是纯粹的奉献,不应该有个人利益。这样很好,但真的只有这样吗?如果是这样,国家就没有必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从教,并通过从教获得相应的优惠待遇。邱老师的教学是被优惠政策(方便考研)所吸引,不应该被指责。相反,她响应国家号召去教书,应该受到表扬。要求大学生带着纯粹的奉献精神去教书,大概是太高了。哪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是对未来充满了华丽的期待?在他们未来的场景里,可能会有几十个基本没受过教育的野孩子在大山的贫瘠土地里等着老师传授知识,但他们肯定没想过这个场景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或者和他们有什么长久的关系。他们不是乳臭未干,还不能拥有。
纯粹奉献的灵魂高度。再说,在一个物质喧嚣的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纯粹的奉献?为什么他们不能教书,因为考研对他们来说更方便?校长传达的意思是你不能。笔者认为,大学生一边教书一边考研究生,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校长眼里,邱老师为什么不能考研,没有资格当老师?火根买花露水一夜没回来。邱小姐不知道。况且秋老师也没让他那么做。如果她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让孩子那么做了。得知孩子失踪后,邱先生急得四处寻找。校长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在校长眼里,必须是纯粹植根于山村教学才能被表扬?否则你一定会被指责?如果是这样,还有谁敢教?为什么校长可以拿走邱先生的录取通知书?甚至国家明文规定她可以一边教书一边考研,可见通知是合理合法的。谁给了校长这个权利?校长本人扎根山村小学,为山村教育做贡献,关爱孩子,难能可贵。但他为什么要求别人和他一样纯洁,同时不主动追求其他做法(虽然校长在片中没有说清楚,但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校长的指责毫无道理,校长的要求很霸道。真的不明白校长在剧情上的安排。
感觉3:迷路
影片直接表现了火根因为买花露水而迷路,间接表达了邱老师心灵的迷失。我不同意邱先生的神智不清的理论。如果导演安排校长那样做,是为了给邱老师敲响警钟,指明方向,我想,邱老师并没有迷路。她是以轻松入学考试为目标去教书的,方向很明确,可以理解。虽然后来孩子们的单纯和善良让她对生活和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想法,但这只能说明她对自己的未来做了第二次选择,这一点也是清楚的。不能说为了考研方便而教学才是灵魂。
迷失,然后选择留下,才是灵魂的正道。她能选择留下来,帮助山村的教育,固然难能可贵,她选择读研,同样值得尊重。如果她读完研究生后,有更多的力量去改变山村的教育,给山村带来更大的希望,岂不是很棒?或者她毕业后在外地为社会做贡献。这些难道不是心灵的正道吗?选择读研还是选择留在山村。你怎么知道哪个对社会贡献更大?你怎么知道哪个选择更高尚?校长怎么会被一棍子打死?其实真正失落的是校长。他用他自以为是的道德绑架了秋小姐。怎么会这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每个人都有合法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长的做法严重干扰了邱小姐的选择,迫使她思考,可见校长的思想是失落的。山村的教育需要改变,校长的思想也需要拯救。如果校长思想不丢,可能会堵住大学生教书的路。
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感受。
缩微胶片回顾第二部分:心壁回顾
看完《心墙》微电影,视频开头有史铁生说的一句话,“死是不急的事。”回想起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我颇有感触。
视频里年年吴经历的一切,过程虽然悲伤,结局却很完美。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为什么有人会因为不必要的事情浪费生命?话虽如此,我们正值壮年,却未必能深刻理解。因为我们年轻,不知道贫穷。因为我们年轻,不知道苦。正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一切。为时过早。经历这些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但这只是暂时的。熬过来之后得到的,是用钱买不到的。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一生积累的财富。我们要经历一切,让我们健康成长。试想,如果当初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当初的坚持,你会留下多少遗憾。那正是我说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从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作为大学生,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但只要你不忘记你的主动精神,从而实现你的最终目标。
关于微电影的思考第三部:年轻而激情的青春
何双兰
2014年末,非研究生们经过精心准备和安排,师生们激情表演,终于在全校师生面前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复兴中学第二届微电影节拉开帷幕。我和其他老师看了23部各班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主要讲梦想,讲责任,讲蜕变,讲青春。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创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理念。不同的出发点和视角给我不同的感受!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真诚的笑容,前进路上的纠结,迷茫,沮丧,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成长的烦恼,艰难的蜕变,虽然剧情简单,但是学生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放下了梦想,现实的蜕变让他们充满活力。
责任是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也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相比之下,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没有大人的油滑世故,自然很容易碰撞。
初二1班拍摄的《值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小演员的自然表现还是很出彩的,无论是演技还是主题无疑都略胜一筹。《本分》讲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班长过于严厉,所以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的故事。同学们的指责和不满溢于言表,班长被迫“下台”,但后来班长积极处理与同学的矛盾并
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这个素材充满生活气息,是现实中班干部和同学矛盾的反映。它以初中生的视角写出了孩子眼中的责任。作为班长,不仅要当好老师的得力助手,还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发挥好监督作用,这对于初来乍到的孩子来说,真的很不容易。孩子没有大人的圆滑,也没有大人能说的委婉。他们不像成年人那样表现出心理上的不真诚,但是他们真的表现出来了。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小演员本色真实自然,不做作,很舒服的表现出一个小班长的率真、干练、凶狠。至于其他小朋友的表演,也很真实。初中最好的微电影是《责任》。
欣赏学生制作的微电影,感觉整体水平在中学阶段较高,从自己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其中我的音乐剧《青春梦想》《变形记》印象最深。
一年级三班的《我的音乐青春梦》讲述了一个男生追求梦想的故事。主人公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尤其是在音乐方面。他童年的梦想是考上音乐学院。毫无准备的他突然得知父亲失业,如晴天霹雳。迫于压力,他妈妈也让他不要再学音乐了。他失望而愤怒地离开了家。他一度绝望,在朋友的引导下逐渐重拾信心。在老师的策划下,同学们开始准备帮他实现梦想。恰逢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同学们鼓励他参加比赛。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决定参加。同时,他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孩子自己的坚持和家长的努力,孩子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梦想是人类奋斗的目标。种下一棵梦想之树,用不屈不挠的信念浇灌它,总有一天它们会茁壮成长。只要你坚持你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变态也是微电影的一个主旋律。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对进步的追求和自己的懒惰往往是冲突的。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往往会沉沦于现实,但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却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他们才能逐渐成熟。促进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由内而外的改变。
高一八班的《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坏学生,总是动不动就打架的故事。一次上课,他梦见自己高考只考了100多分,惊魂未定地醒来,忏悔,从此吸取教训。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两年后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并最终当上了校长。虽然剧情有点夸张,但是他的转变告诉我们,一定要改正错误。现在努力还不晚。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应该知道这个阶段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也知道,花要开在当下。花期过后,最年轻最漂亮的花,可能再也开不出来了!
蜕变,过程是残酷的,结局是温暖的,它的背后,是灵魂的成熟和人格的升华!转型往往伴随着痛苦。树的伤口因为汁液是坚硬的疤痕,鸟因为不断的试飞和摔跤实现了梦想。
人经历了无数痛苦的经历,成就了坚毅的性格和富足的生活,人在痛苦的动荡中成熟和前行;人生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蜕变,在蜕变中成长。
总之,这次微电影节给了同学们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明辨是非,认识美丑,在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