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引导我们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纪律的新一代。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是德育的主渠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与教材有机结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做人的核心,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一旦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就是长远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有机结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在旧社会,中国人被外国人嘲笑为“东亚病夫”,奥运会上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现在,我们的运动员不仅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和银牌,而且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这是世界上对中国最好的赞誉。为了这一天,多少代人为之流血流汗?这是中国人一直期待的许多青少年的梦想。今天,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成功感到高兴。通过这样的场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圆周率时,出示祖冲之的简介,介绍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并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人,比西方国家早了几百年。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虽然这些简短的句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数学课中,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表率作用就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自己严谨的教风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比如,老师要表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作业做得正确工整、思维聪明灵活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大三学生听课、写字的姿势要正确,回答问题要说完整的话,写作业要写工整的字和运算符号,计算要正确。
第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数学是一门高度关联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材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单、快速、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中国大概有6543.8+0.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将节约多少克粮食?渗透节水节电教育: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浪费约16公斤的水,就这样白白流失了...按此计算,一年将浪费多少公斤水?
第五,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相同的任务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学习。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当前课堂教学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严重缺乏形成合作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一个由四六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想在全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精诚合作,把个人融入这个小集体,一切都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自己和小组的学习目标,然后试图实现这些目标会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样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些知识问题会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同化,达到认知的统一。因此,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更大的协调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六,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习惯造就好的人生。行为习惯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http://www.LWlm.COM,一个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品德优秀的学生。它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平时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礼貌待人,尊重老师,遇到同学老师主动打招呼,遇到困难尽力帮助他人。在学习上,第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听同学发言,对老师的提问仔细思考,回答问题时先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回答时尽量大声,让老师和同学都能听到。在作业中,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的习惯,不懂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假装不懂,不要养成今天的作业抄到明天再做的坏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