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口算以及如何提高心算和口算
每节课开始可以安排2 ~ 3分钟,记忆20 ~ 30道题。时间长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可以形成了。第二,既要练视觉,也要练听力。视觉算术在某种程度上是直观的。听力和算术反映的是大脑中的问题和计算过程。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用手、用脑、用嘴、用眼的口算能力。第三,要多种形式的练习。根据孩子的特点,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2.加强算术教学。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应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掌握口算方法的关键是要懂算术。用新授予的9+3 =?比如说。学生通过操作操纵杆得到计算过程,请他们详细讲述计算过程:因为9加1得到10,所以把十进制3分成1和2,9加1得到10,10加2得到12,这就是具体题目9+3。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练习,老师和学生* * *一起找出规律,让学生形成一种缩略思维:9加1得到10,小数3除以1剩下2得到12,从具体到抽象。最后,如果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到9+3 = 12,从抽象到具体。这样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保证初级口算的正确性,并通过后期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注意练习设计的合理性。
初中生心算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能够正确地以表象为中介进行口头抽象计算,并按照口头计算的方法一步一步思考清楚。第二阶段是降低表征的清晰度,提高口算速度。第三阶段是无意识口算,使口算自动化。第一阶段要注意控制练习量,放慢口算速度,保证口算的准确性和口算思维过程的清晰性。主要以口算和口头回答的形式,注意让学生讲口算的思维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明白口算是什么,怎么算,为什么算,为进一步形成口算能力打下基础。第二阶段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定口算的要求,重点关注错误率较高的公式,以口算和书面回答为主。第三阶段,坚持每天2 ~ 3分钟的口算基础训练,按照遗忘规律结合新旧知识,巩固已形成的口算能力。
4.口算训练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注重算法指导。
在口算训练中,首先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上,让学生边算边讲如何算出结果。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你从口算题中学到了什么?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了贫困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年级学生容易混淆两类问题,15-4 = 11和14-5 = 9,要求他们比较两类问题的区别。口算常见错误,如6+3、7+2、4+3、8-2、9-7反复练习;9+4+1=?告诉学生,计算9+1更容易得到10,然后计算10加4得到14。9乘以几的乘积等于几十减去几等等。
5.注意实践效果的反馈。
为了及时掌握口算的情况和效果,应根据教学要求拟定口算能力的量化标准,并利用这一量化标准进行及时反馈和及时控制。比如明确告诉学生每次口算练习要达到的标准,并及时鼓励,及时纠正,及时督促,不断激发学生练习口算的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