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1)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已学知识和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经验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是一门系统的、连续的学科,循序渐进,鼓励资优生,表扬后进生是可行的。每一个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获得喜悦,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年纪小,争强好胜,有荣誉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并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会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4)有趣的课堂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首先,我们应该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小玩意,让他们在课堂上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简单。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尽量把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新知识。在课堂之外,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和消化,就可以适当减少作业。毕竟这么小就搞人海战术,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兴趣,我们应该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蒙上阴影。课外作业质量取胜。适量的人工作业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这门重要学科产生持久而积极的关注。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对题量和题型做详细的调查。归根结底,作业的意义在于发现。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第一,注重数学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运用数学的前提,也是小学数学要培养的基本能力的前提。在小学数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能力、假设能力、设计能力、实验能力和总结能力。比如高二下册《铅笔有多长》的学习中,“知道分米1mm和分米1mm有多长”是我们的知识目标,而“发展空间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示法”是我们的技能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是让学生记住分米和毫米,而是让学生知道它们之间的具体尺寸关系。亲自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比如题目中提出的“铅笔的长度”,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较我们生活中牙刷的长度和硬币的粗细,创造各种场景和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和交流。这些思维过程将使学生达到能够评价、测量、比较和绘图的效果。这样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成就。

第二,注重数学方法的积累。从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生成来看,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而是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索更科学、更严谨的数学研究方法,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更是探索那种情感和思维的体验,我们为了解决问题而努力探索的竞争过程。比如在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乘法的一步计算和乘法、加法、减法的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当我们突破这个环节时,我们的老师不能只是用简单的例题反复计算,反复练习习题,而应该关注学生解题的过程,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个思维过程,进而尝试总结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中技术和技能目标的达成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取决于学生之间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是否有强烈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比如在学习分数和总分数时,学生很难理解因数、公因数、倍数、公倍数、质数、合数等相关概念。这时候可以把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组合起来让学生交流答案,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中让这些概念真正清晰起来。

例:(1)偶数是合数,奇数是质数。( )

(2)任何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只有两个约数的数一定是素数。( )

(4)10内最大奇数的20倍以内的最大素数,乘积为171。( )

(5)5的倍数都是合数。( )

……

提出这样的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灌输竞争。在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一旦这种意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很快提高。

注重数学能力的提高。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优秀学生的闪光景象,却很难发现后进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抹杀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我们老师的通病,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20以内学习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而且由于学前教育重视或过于重视左脑的发展,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原有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但也或多或少有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确实不太理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这部分学生,而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忽视他们。想办法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他们取得进步或赶上别人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甚至表扬。当然,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我们也需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关注。这样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达成需要师生摒弃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充分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发展与创新的达成,切实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