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句辨析
杜甫《草堂被秋风吹破》诗:床头无干处,雨脚如麻。其中,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词一直被解读为屋漏偏逢连夜雨。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甫草堂诗注》中说:床头屋顶漏雨,使整个卧室无干燥之地。《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六册1988版也说:雨天屋漏偏逢连夜雨睡不着。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选读笔记》也说,床头柜漏雨,雨水打湿被褥。
这种解释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问题,但是从原因上分析问题很多。既然是大风把房子上的三毛卷走了,怎么可能下大雨的时候只是从床头漏雨而不是从其他地方漏雨呢?如果只是床头漏雨,那么干燥的地方应该只是床头,不能说整个卧室没有干燥的地方。如果干燥的地方真的只是指床头,那就又变成扯淡了,因为漏雨自然会湿,床头只有一个地方是湿的,所以不应该说是干燥的。除此之外,只有床头漏雨,还可以移动床铺,避开漏雨的地方,用容器接住漏雨,让床铺不湿,晚上睡不着。而且从写法上看,如果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么下一句的雨脚就像麻一样,开头就说雨,意思上也不是没有重复。诗贵精,诗人杰作中的不精不得不发人深省。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词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简单,连小学生都知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但根据一些参考书的解释,屋漏起初是名词,是房屋西北角的具体名称。比如《尔雅·释公》:西南角指广东,西北角指屋漏,东北角指官,东南角指@ ①。《辞源》修订本中屋漏的第一个意思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在房子北窗旁搭床。因为西北角有天窗,阳光照进室内,所以叫屋漏。“诗雅内敛”:在你的房间,配得上屋漏偏逢连夜雨。稀:屋漏偏逢连夜雨,室内的地名,可以申请一个小户口,隐蔽的地方叫西北角。之后就是不骗房子,也就是不骗暗房。《中庸》还是值得宅漏的。唐朝的孔英达说:如果没有人说它,它仍然是值得的。如果有一个人,是值得认识的。一个说没有问题,没有人的君子,可以一直害怕。
这首诗中的屋漏,也是室内场所的名称,指的是房屋的西北角。在转喻修辞中,这首诗引用了房间中两个具体的地方,床头和漏缝,指的是整个房间,只是枚举部分代替了整体。全屋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但还是下起了麻雨。不出声说没事干,下一句雨脚就麻了,没有语义重复。从写作艺术分析,这种理解也比较好。
有人可能会说,一把床头当床,房子漏水只能解释为房子漏水。我们说,当然。但近几年出版的选本,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读笔记》,都是以床头代替床,各有利弊。试想一个小茅屋能放多少张床?穷人家大多缺床。有没有可能几个人分床睡?从两句话分析:布衣寒铁多年,娇子躺在床上开裂,很可能只有一床被子。有些版本做床,可能是因为有些人不知道房子漏雨指的是室内的地方,认为床头柜房间漏雨不合理,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聪明到把床头改成床。
(2)恐惧不是惊慌和恐惧。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沙滩上恐惧说恐惧,零丁洋里有一声叹息。古诗词的注释解释说,恐惧中的恐惧,是恐慌,是对义的恐惧。如上海中华书局编辑的《宋诗一百首》注释:恐惧、惊慌、恐惧。公元1277年,作者在江西被元军击败,一度从慌滩地区撤退到福建。在《辞源》《辞海》等一般工具书里,恐惧只有一个意思,所以人们相信这个解释。
但是,如果你认真想一想,就会觉得这个解释似乎不太合理。文天祥是不朽的民族英雄。他被俘后还写了《义歌》,说丁@ ②甜如馋(即使我在@ ②做饭,也会觉得甜如饮糖浆)。在被元蒙统治者囚禁的三年时间里,他受尽了各种折磨,经历了各种恶毒的威胁和利诱,但他依然坚定不移,毅然选择了自刎报国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才写出了千古名句“自古谁无死于人生?”。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怎么会因为自己的不退而受到惊吓呢?
恐惧是宋元作品中令人感到羞耻的东西。如:(1)白拿这个利润,恐惧!(《清平山塘话杨雯的故事》)(2)自诩功名易得,不知多累,又怕有去无回!(《竹叶舟》剧楔)这两种情况下的恐惧不能解释为惊慌害怕,很明显是羞耻的意思。陆游《旧学寺笔记》(卷六)介绍,一位导师根据《易经》写了一个题目,写错了,说:“为金而作,坤也是金。为什么?其中一名考生感到可疑,拿出一本罕见的书《易经》,检查了一下。原来坤是水壶。教官吓得连连道谢,说:总得有人受罚吧!导师在考生面前不要惊慌害怕,害怕只能解释为羞耻。
在文天祥的诗里,恐惧应该是羞耻的意思。我忠于我的国家,但是我被打败了。回忆起来总觉得很惭愧。这是英雄本质的一个方面。如果理解为恐慌和恐惧,那就和诗歌大相径庭了。
(3)杯水车薪不是小米。
苏轼《赤壁赋》:沧海一粟寄蜉蝣于天地。周大朴等译入《中国古代文学注释译著》:托付于天地间的蜉蝣般短暂的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解说:这就是说,宇宙中的人,小到海里的一粒米。尹法禄《古文翻译札记》把小米翻译成了五谷杂粮。
苏轼的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沧海一粟”这个成语。一些成语词典,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成语小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也将小米分为米粒和五谷。
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解释并不恰当。大海不是农田,大海里不生长小米。你从哪里得到谷物和米粒?成语中有九根牛一毛,大海中有一滴水。因为牛有毛,海有水,所以人们认为是合理的。大海和米粒根本没有内在联系,把它们扯在一起是不合理的。苏轼是一位历史悠久的伟大文学家。他怎么能写出如此不合理的声明?就算写了,这种不合理的话怎么能归纳成成语流传呢?
其实小米的含义可以从谷物引申到小米等颗粒。沙子像小米,所以小米可以指沙子。《山海京南山景》:英水流出,西南流入赤水,那里白玉多,苏丹多。郭璞注云:细丹如粟。中华书局《实用词典》苏的第四义是,本文以此为例。《康熙字典》中的小米注也有沙子叫小米的解释。
因此,大海中的一滴水就是大海中的一粒沙。众所周知,大海是多沙的,海滩通常是海滩。
《辞海》和《辞源》的修订版大概意识到,把小米解读为米粒是不合适的。以上面提到的苏轼在《米粒》中的一句话为例,可惜没有说明是沙子,可以说是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