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科普说明文

死去的亡灵

在亚洲的西部,在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有一片“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一望无际。然而,谁能想到沙滩上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草都没有。这可能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可以在这片没有鱼和草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溺水。

传说大约2000年前,罗马统帅帝都进军耶路撒冷,攻打死海海岸,下令处决被俘的奴隶。奴隶被扔进死海,并没有淹死在水里,而是被海浪送回了岸边。帝都勃然大怒,又下令把俘虏扔到海里,但奴隶们依然安然无恙。帝都吓坏了,他认为奴隶是受了神灵的保佑,不能反复死去的,只好下令把他们都放了。

那么,为什么死海的浮力这么大呢?据统计,死海水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万吨氯化钠(盐);氯化钙有63.7亿吨;氯化钾有20亿吨;此外,还有溴和锶等。各种盐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 ~ 25%。这样一来,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难怪人到了海里,自然会浮起来,沉不下去。

死海是如何形成的?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代,它曾经是一个大陆。村子里的男人有一个坏习惯。先知鲁特劝他们改过自新,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于是他偷偷告诉鲁特在某年某月某日带着家人离开村子,并警告他离开村子后不要回头看,不管身后发生了多么严重的事故。鲁特在指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子,离开了。出于好奇,妻子偷偷转过身去看了看。唉,一瞬间,好村塌了。出现在她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也就是死海。因为她违背了上帝的警告,她立刻变成了一个石头人。虽然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她还是站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日日夜夜看着它。上帝惩罚了那些顽固的人:他们没有淡水喝。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理解死海形成过程的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变化的结果。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南北大裂谷中部。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平均深度146米,最深处约400米。河水含有大量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积越多,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几十年前,死海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它的旁边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还建起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阳光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的治疗作用不逊于温泉,吸引了众多游客。于是乎,就变成了很多生活。

然而,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的输入水量,水位日益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死海的水位每年下降40到50厘米。如果这样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方的浅水区将会消失。数百年后,极北地区可能会干涸。到时候,死海真的会死。周楠六月荔枝舞

小时候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是棕色的。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白居易的《荔枝概论》,读到“壳如红丝带,膜如紫丝带,肉如白如冰雪,浆如腊味酪。真的看不懂荔枝哪里红了!荔枝肉白如冰雪,岂不更奇?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没见过新鲜的荔枝,解释不清楚,只好作罢。如果是现在,老师就算没见过新鲜的荔枝,也能找出科学资料,给有点痴迷的小学生讲解。

白居易用具象的笔触描绘荔枝的形状,但确实有不足之处。貘是丝织品做的,很光滑,但是荔枝壳很粗糙。在水果学的术语中,荔枝壳表面有微小的决定性裂片,像龟甲一样,称为裂片。叶中央有突起,有的尖锐如刺,称为薄片。叶的大小是密集的,峰值是平坦的。

成熟的荔枝多为暗红色或紫色。生在树的头部,当然从远处看不清楚它壳面的结构。只有红色映入眼帘,所以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是很现实的。至于整棵树,甚至一片森林,就会成为“飞焰欲穿天”“红云万重”的美景。荔枝的成熟。“周楠六月荔枝丹”指的是农历的六月,与阳历的七月重合。荔枝也是微红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桂绿”,黄色略带红色。荔枝心形,椭圆形或圆形,通常蒂大,顶端略小。它被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称为果实顶端,圆形或尖形。从果实顶端到蒂部两侧各有一条沟,称为缝合线。外观和隐蔽性因品种而异。旧志中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品种,如手指细长的“龙牙”和小圈圈的“珍珠”,因缺乏经济价值,现已灭绝。

荔枝一般直径三四厘米,重10多克到20多克。上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发现有鹅蛋形荔枝和丁香形荔枝,重40至50克。还有产自四川合江的“楠木叶”,在《四川果树良种图集》中称重约19克,《中国果树栽培科学》称大的重60克。所谓“膜如紫绡”。外壳内壁的图案被误认为是膜的图案。明代徐波写过一首诗《荔枝膜颂》,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仿佛“风前莲瓣落,雨后桃花美”,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果肉多为白色半透明,说它“白如冰中如玉雪”是完全正确的。有些微黄。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膜,应该叫假种皮。真正的肉体是和上面提到的壳一起扔掉的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入口不会有残渣残留。味道甘甜微酸,适合生吃。有些是纯的。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所说:“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过了四五天,色香味全没了。”现在经研究证实,温度可保持在1℃至5℃,可保存30天左右。我们应该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方便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龚燕人想吃它。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唐明帝为了宠爱杨贵妃,做了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曰:“长安回首引桩,山顶开千回。红尘骑公主时,谁也不知道是荔枝。“这是对这件事的嘲弄。

荔枝的核是籽,长圆形,表面光滑呈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秀的荔枝,种子不发达,形状小,似紫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一种无核荔枝,核更是退化了。

荔枝花期为2月上旬至4月上旬,早晚因品种而异。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两次。还有四季荔枝,一年开四次之多。花很小,绿色、白色或淡黄色,不刺眼。只有少数品种有完整的花。雄花和雌花经常同时开花,所以最好选择合适的品种混合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带花。

荔枝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连江有野生荔枝林,可以证明中国是原产国。据记载,南越王韦陀曾向汉高祖进贡,可见当时广东有荔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唐代四川有许多荔枝的记载。自蔡襄《荔枝树》(650),

古代关于荔枝的书有十三种,包括蔡襄的,还剩八种。广东有记录的只有一种。在四川、广东、福建三省都有清初陈鼎谱的记载。蔡普不仅是中国果树志上最早的一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包括荔枝的起源、生态、功能、加工、营销及相关历史,记载荔枝32个品种。其中,“陈子”至今仍被广泛种植。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温,成都、福州是其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经修建富力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但是维修的人怒不可遏,不把它种活,甚至处死。在宋统治时期,福建“将小植物放在陶器中,航行到亭子里,移植到宣和殿”。宗伟写了一首诗,吹嘘“密集的迁徙造就了福建。”新种的荔枝丹被禁了。“其实当年只成熟过一次。明代有诗《新荔枝篇》,说常熟顾家几株成活,“仙人原是海山,自此在蒋巷发芽。“但他活了多少年不得而知。现在科学发达了,以后荔枝北移可能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切实可行。在盛产荔枝的地区,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苏轼有诗:“罗浮山下四季春,橘杨梅下新。一天三百颗荔枝,还不如长大做个岭南人。”但如果你一天300个荔枝,你能有几个人?社会主义现代化荔枝生产应能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