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的内容是不够的,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拓展。以下是我收集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反思。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我看过这样一幅画:一个小学生垂头丧气,手里拿着一张50分的试卷。然后他走进了三国演义。他从书里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100分的试卷,昂首挺胸,满脸的自信。这幅画的题目是“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觉得这一点都不夸张。阅读开阔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思维品质,极大地促进了智力发展。可以说,读书不仅对提高语文素质,而且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要靠读,读,再读。问题不仅仅在于读书可以挽救一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还在于读书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引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9条)

基于以上认识,在自己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动员每个学生买一些合适的书,宣传鼓励,一点点诱导终于达到了。订购书报后教学生如何阅读。比如可以朗读(好的文章、诗词可以大声朗读),阅读、摘抄、剪贴(根据相关知识点),做(相关练习),收集起来作为复习的素材。

2.每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在这个阅读课上,我尽量做到开放自由,不给学生任何限制。无论课时多紧,尽量保证每周一节课,形成连续性,逐步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阅读摘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思考能力。

我觉得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应该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但实际情况和效果并不乐观:

1.阅读课上,其实是有学生在看的,书在变。这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是喜欢读书,要求上阅读课吗?读书难道不是一件自由、轻松、舒适的事情,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放松和享受吗?怎么可能不进入状态?

2.阅读课上,一片寂静。我也想借此机会读一些我自己的书。偶尔抬头发现有同学在努力,我很开心。嗯,读书进入了一种状态,感触良多。我不能停止吐痰。下去看看他们在看什么书。?吓了一跳,他们正在忘我地做作业!

3.从上交的读书笔记来看,三分之二的学生停留在长篇摘录上。我甚至怀疑,很多学生把抄的东西忘了,就是为了应付老师。更有甚者,他们连自己抄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仍然有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仍然不会读书,仍然不会思考,没有感情。他们思想肤浅,感情贫乏。

为什么会这样?反思如下:

1、?真正的阅读是指近距离接触与考试无关的书籍。?薛瑞萍。真正的阅读状态应该是在心灵自由、心态放松、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失去了读书的轻松时间和心情,失去了欣赏、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客观条件。

2.学生读书太功利。这种功利的阅读是考试所迫,与审美脱节,与之相悖。这种缺乏美感和情感愉悦体验的阅读,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甚至使阅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达不到真正意义上阅读所能达到的效果。在这种功利的心态下阅读,它接收到的信息只经过它的头脑一次,却未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抽象和整理的目的只是为了积累好的句子和段落,以便在考试中有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语文素养的问题。真正的阅读积累,应该是一种积累和成功的事情,它的作用体现在写作上,而不是像现在的学生那样,贴机械的语录。

3.由于学生阅读过分追求自由和放松,造成了放羊阅读的局面。在这种羊群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缺乏具体的指导,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作为教师,自身的阅读范围不够广,阅读素养不高,不能从策略的角度指导学生的阅读,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反思,我们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教师,要高度关注阅读,拓宽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更好地引导学生高品位阅读,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长,我也在失去自由阅读的轻松时间和心情,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近期不太可能改变,只好自己挤时间了。

2.阅读课的形式可以丰富。不要只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书。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你读过的好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朗读你读过的好文章,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介绍和交流。

3.建一个阅读课。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班级书柜里不定期交流,形成?每个人都有书看?的情况,?人人都爱读书?大气。

第二部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20XX年9月至2015438+0年参加区级和市级两次课外阅读教学竞赛。这个侧重于参与和向同行学习的心态。边学边教,终于有了一点收获。但是这个成绩并不是我自己参加比赛的结果,而是我通过参加比赛终于对课外阅读教学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新课标》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654.38+0.45万字。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多重要!

在参加这次课外阅读比赛之前,

我一直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谈谈心得,写点读后感,最多就是交流和质疑。我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俗话说,只知道努力,不知道抬头看天。我搞不清楚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读什么。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我终于明白了几点:

一、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优化语文教学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摘自刘宁在夫子庙小学的讲座)

结合我们学校?看看书做人?根据我们年级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课外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以上好处,更重要的是从书本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后看什么?

1,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差。并不是所有的课外读物都适合他们阅读。因此,教师帮助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内容要健康,有利于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形式要新颖、生动、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另外,深度要适中,让他们能接受。课外读物的选择和推荐方式有很多好处,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不如不读。我们一定要学会这样一个技巧,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的阅读材料。?现在出版物很多,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2.包括哪些书籍:

三、课后如何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却毫无节制。他们不能不分时间地点的合理选书。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合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1)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古人说:?世间万物皆学问,人情修养是文章?。诚然,社会上到处都有语言,每个人都一直在学习和使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字之美,让他们接触各种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作带他们穿越时空,领略各种风情,漫游艺术殿堂。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中,要结合一些特殊的文本、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纪念日等。,并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世界艾滋病日在6月65438+2月1,我们可以结合《小战士》的阅读,介绍相关知识,提高预防意识。比如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可以让孩子读《疯狂的雪》这首诗,了解我们民族屈辱的历史,时刻提醒学生好好学习,为民族做出巨大的努力;请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与班级合作或自行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和表达。帮助学生打通信息通道,存储大量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考虑体裁。儿歌、童谣等儿童读物安排在低年级。

(3)从时间上考虑。

平时上课时间紧张,安排篇幅较小的文章、书籍、报纸。各班可利用校本阅读时间开展综合阅读课;利用语文课的前5分钟读一个成语故事或历史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利用晨会,结合我们学校的安全、礼仪、心理教育,读一篇短文,既是思想教育,也是语言熏陶。

第四,如何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是积累和训练。俗话说:?你是否在课堂上获得了权利,并从课外活动中受益?事实就是如此。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促进智力发展。

通过这一阶段的比赛,我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课前阅读推荐,围绕同一主题的系列主题阅读,阅读后的交流欣赏,阅读方法指导课。在这次比赛的准备中,我尝试了主题阅读课,上学期参加了关于金波作品的阅读交流会,最终选择了阅读推荐课《中国节》。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中国味道。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我可能对这些节日了解不多,但对它们的起源、历史和故事也只是略知一二。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修改了七八遍。我在定稿的时候,以元宵节和重阳节为教学点,结合诗词、图片和小知识介绍,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最终吸引孩子了解中国的节日文化,从而以自己来自中国为荣。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的低估,一开始课堂就比较冷清,急于完成教案,不能随意调节,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不多,老师草草收场,没能体现阅读推荐的作用。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多积累示范性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多积累语言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英语?心理词典?多读书,读得更好,读得更好。

在这次活动中,我加深了对课外阅读课的理解。我们老师的作用是点燃和呼唤孩子,是一种辅助。老师要做的,就是回归童心。未来,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向往和热切期待,引领学生在书海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