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点亮一个小灯泡》同班同学的异类评价稿。

2022年5月16日上午,申屠中心学校迎来了一堂异类课“点亮小灯泡”。

第一节由申图中心校李先明老师授课。

第一个环节:重点部分。李老师通过点亮一个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手电筒来介绍,并迅速聚焦:一个小灯泡是怎么点亮的?体现了科学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这一环节的引入可以说是帮助学生构建了本单元的整体框架,如简单电路、电路击穿、内部如何连接、导体与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照明电路的模拟安装等,这也为电路击穿、电路中的开关等课程做了铺垫,可谓“别有用心”。

第二个环节:探索部分。分为两个活动。活动1: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的结构。其中,重点是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李老师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本,让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二:实验操作点亮小灯泡。这是这节课的高潮。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分组活动,探索点亮小灯泡的各种方法,并及时记录。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获取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实验前还通过操作提醒告知学生注意事项,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高度重视的生命教育理念。

第三个环节:讨论部分。学生们的困惑在这一届得到了解决。李老师很好的利用了信息技术的特点,用夏沃白板给学生演示如何点亮小灯泡,并总结出“闭路”的概念。最后,通过活动手册中的练习,及时巩固了学生。

总之,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缺点是如果板书能设置的漂亮一点就更好了。

第二节课由漳浦实验小学的蔡老师授课。

介绍:蔡老师戴上发带的“智慧之光”并点亮,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头上的两个小灯泡上。老师也赶紧揭题:如何点亮小灯泡。这种引入能激发学生探索电路的兴趣,可谓“匠心独运”。

然后蔡老师自制了一个《材料结构规范》,让学生了解电池、电线、小灯泡的结构,然后做了一个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他让学生推测:电流是如何通过灯丝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部分的设置很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蔡老师的用心。

实验部分:蔡老师通过作图的方式让学生记录点亮小灯泡和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节省记录实验现象的时间,为后面的讨论留出更多的时间。

讨论部分:重点讲述点亮小灯泡的异同,让学生用箭头画出电流的流动路径,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闭环”的科学概念。由于手机和电脑的连接问题,学生在黑板上的显示部分无法投影到电脑上,使得当前的流动路径无法通过绘图直观地呈现出来。最后学生只能直视黑板,说出电流的流动路径,效果变得不太好。

争做小电工:通过让学生分析点灯和不点灯的原因,再次巩固“闭环”的科学概念,为学生建立“短路”和“开路”的区别。

?最后,游戏的“心灵感应”部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灯泡上,这再次帮助学生巩固了一个事实,即必须有电流通过才能点亮小灯泡,并形成闭合回路。

?拓展部分:视频扮演一度电的角色,可以说是这节课的升华。通过观看,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一度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还了解到它会对大自然造成什么危害,于是同学们都形成了一致的认识:一定要节约用电,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人去灯灭。

在新时代,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这才是老师真正的工作——教书育人。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异质的课堂,同一个话题,两位老师风格迥异。教师通过研究和比较,引发教师智慧的碰撞,相互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