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世界著名教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enan)说:“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关心孩子自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舵手”。笔者从事低年级教学多年,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自由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让学生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和焦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以* * *同道者、学习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 * *同道者,从而在课堂上形成轻松、自由、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从而倾吐自己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提问是多么的勇敢,从而增强孩子质疑困难的勇气、自信心和兴趣,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学贵疑,小疑小,大疑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发现或创造他们想学的东西。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问,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的知识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或者提出一些新颖的质疑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怀疑,形成悬念,使其处于积极探索的怀疑情境中。

比如在讲授“数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老师不断地在123的每一位上调换数的位置,让学生检查变换后的数是否还是3的倍数。同学们会惊讶地发现:“奇怪?怎么都是3的倍数,跟原数一样?”“有什么玄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心中有疑问。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对知识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第三,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来源于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问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问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提问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问和提出疑难问题留下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教“10”的理解时,我展示了一个数轴:

0 1 2 3 4 ()() 6 7 8 ()10

首先,让学生巩固从形象到抽象的顺序。学生顺利填写完空号后,我问一个问题:“2前面是什么?”学生们马上回答。我马上把提问权交给学生,问了一个很开放的问题:“能不能试着基于这个轴问一个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的小手全都举了起来。“4前面是什么?”“9后面是什么?”.....他们按照样子一个个说。这时,一个学生又问了一个问题:“5前面是谁?”这个问题不要紧,那双刚刚放下的小手又举起来了。“7后面是谁?”“6之前有几个数字,6之后有几个数字?”.....看着孩子们精神抖擞的样子,我耐心地听,积极调动全体同学思考,回答同伴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用之前的知识提问,慢慢孩子的思路就打开了。“小于1的数是多少?”“大于9的数是多少?”“大于4小于7的数是多少?”“数轴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最小的数字是多少?两者有什么区别?”"左边第二个数字是什么?""左边第二个数比右边第二个数少多少?".....这样,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孩子们在同学的相互启发下,积极提取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问可谓层出不穷。

可见,只要在日常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学会质疑。

第四,拓展课后疑惑,跨越时空限制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的整体理解非常有益。学生有什么问题,哪里有问题,有多少问题,都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不仅拓宽了学生提问的途径,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后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成功,让事情变得有趣。

此外,在提问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特别是在讲座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提问。其次,提问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才能有所发现。第三,允许学生有疑问就问,不懂就问。不要害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第四,要防止学生白“问”,或者“解惑”流于形式。

(2)对象控制。质疑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好、中、差”,特别是鼓励差生提问。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不能及时补救,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多,问起来就更难了。

(3)范围控制。要保证提问和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和范围,又要控制范围。要做一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有效的控制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措施。

“怀疑是思考的开始,也是学习的结束。”老师不是给学生10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产生一个问题。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