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回答速度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概是最让家长头疼的学习问题之一。要关注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注意力。简单来说,注意力就是孩子整个心理活动持续专注于某件事的能力,这个过程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儿童的心理活动选择了一定的方向(对象);第二,心理活动集中在这个对象的强度或张力上,在此期间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儿童对某件事的心理活动强度越大,紧张程度越高,注意力越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先天的患病因素,也有原因,但更多的是后天的习惯和环境造成的。本文主要和家长探讨非病理情况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对策。其中,没有养成专注事物的好习惯,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重要因素。
培养孩子专注事物的好习惯。
孩子之所以不专注,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专注于事物的好习惯。这类儿童的特点是:
1.当孩子面对自己不感兴趣、不理解或认为太容易的事情时,往往表现出较弱的自我监控能力,容易分心;
2.注意力指向分散,缺乏意识张力,容易被周围其他事物吸引;
3、思维容易分散,注意力稳定性低,事情做不下去,三心二意;
4.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做手工、玩电脑游戏、观察小动物等。)往往能做到注意力非常集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上述特征,说明你的孩子没有养成专注于事物的好习惯。这很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或者父母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比如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她的书桌上总会堆着几个小玩具和果汁、零食之类的东西。家长也习惯一边看孩子写作业,一边和同事打电话聊天。孩子的学习环境中有太多的杂念,让她无法专心工作。当妈妈发现孩子在拖延时,只是不停地唠叨、催促、训斥,让孩子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像这样的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时候都很专注。所以,要培养孩子专注事物的习惯,首先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入手。具体做法是: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在一定时间内学会集中注意力。在不同的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在不同的时间。按照学龄阶段,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一次可以集中10-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觉得累,容易分心;三四年级的孩子能坚持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可以增加到40分钟以上。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孩子,老师会在课间让孩子一起唱歌做操,这样可以缓解孩子的大脑疲劳,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专心学习。到了中学,虽然孩子坚持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有经验的老师在讲重点的时候会从快到高慢慢讲,或者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重点,让声音的变化刺激孩子的耳朵,颜色刺激孩子的眼睛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老师发现有孩子走神,就会用眼神交流,或者提醒孩子:“某某同学准备回答我的问题!”既把他的心思拉回来了,又不损伤他的自尊心。
家长在家也可以借鉴。包括: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专心完成,父母应该给他一些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做好的时候,可以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2.让孩子在审题过程中用笔勾掉题目的要求和条件,防止分心出错。这些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我可以有意识地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平时多鼓励,不要干涉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他的小手工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吃饭时,父母应该记住不要打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待他完成工作。要知道,当一个孩子沉浸在兴趣中的时候,他就是在不经意间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家长可以在孩子完成“工作”后鼓励孩子:“你能这么专注地做一件事!”并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和孩子分开,让孩子有意识地把自己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3、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让孩子觉得他是时间的主人。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感到厌烦,所以更不可能集中注意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他如何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作业时,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时间,有成功感,做事更有自信。
4.大声朗读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大声读给父母听,这是一个协调孩子口、眼、脑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要尽量不读错、不丢失、不被打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样的训练坚持下来,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逐渐提高,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5.营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习惯,不仅需要前辈的培养,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在孩子的课桌上,只能放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能放玩具和食物,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噪音干扰。家长也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出入,大声干涉。此外,室内照明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柔和适度的灯光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只要你能注意这些问题,孩子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