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改了合理吗?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调整了小学一年级学习拼音和识字的顺序:识字一个月后学拼音。很多人认为这个顺序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毕竟拼音是识字最好的工具。专家解释说,这种变化不仅与当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素养现状有关,还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关。
“以前小学生识字不多。学习拼音后,他们可以借助拼音阅读文章。”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运说,但现在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资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入学前有一定的识字量,对汉字并不陌生。“我们做过一个调查,90%的学生入学前知道‘天’和‘人’,80%的学生知道‘地’。”
再者,识字课的第一课“天地人”选自圣紫晶的“三才、天地人”。三光,太阳,月亮和星星。”“天地人”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第一单元识字的安排也说明了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汉语拼音只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阅读的拐杖。学生在获得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后,就会失去这根拐杖。对于语文教材,社会上的另一个争议是增加了中国古诗的内容。
专家表示:不要被古诗词的数量所困,古诗词更多的是要求孩子背读。很多课文都是很简单的句子,很多故事已经大致了解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流畅正确地阅读。古诗词方面,增加古诗词的数量,部分古诗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背诵的,有75篇,还有很多古诗词是孩子读白话文时就已经知道的。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课本每学期都安排一篇文言文,比如《司马光》、《等兔》、《矛盾论》、《精卫填海》。学生们已经熟悉了这些课文的故事,所以他们在理解文言文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文言文篇幅短,文字简练。有时一篇课文只有三五个句子,所以学生不会觉得难学。
事实上,人们担心古诗词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部分原因是老师对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没有表现出差异。低年级布置的古诗词,只要求识字和写字的巩固,最重要的是能背会积累,做到‘吞枣’。中学生要求知道古诗词的含义,高三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