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有哪些?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五种数学意识,即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感和数学应用感,四种数学能力,即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它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数学推理、信息交流和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

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学生用数学方法观察世界、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意识和数学能力,它是基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通过对学科的不断认识和实践,内化于学科的发展之中。

一般来说,一个人良好的数学素养,类似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说到底就是他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有数学素养的人,不仅能在数学考试中解题,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他一直在学习数学,这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渐内化的。

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1.从概念层面考虑,要有自觉的量和量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达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态和数据信息,从而形成数量意识和良好的数感。

量化数学意识:是指人们从现实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计算找到这个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实用,最后编制求解问题的软件包,以便得到更广泛、更方便的应用。

2.从能力层面考虑,要有解题的数学素养。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学普及化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和其他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

3.从语言层面考虑,要具备用数学语言交流信息的数学素质。数学不仅是科学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的特点是精确、简单和抽象。它能使人在表达思想时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把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表达得清晰明了。随着新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求也日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交流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有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的好处:一是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在不同的争议中,对数学有更好的理解;第二,如果在数学课上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他们就会学会数学交流。

4、从思维层面来说,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求证、举证或举反例;能够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有理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上的讨论和提问。”根据标准的要求,掌握相对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推理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