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方向。

所谓方向问题,就是在学生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教育。

1.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在五千年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革命和创造的民族。历史上虽有异同,但只是民族内部斗争,改朝换代的事情。近代史上,反抗外国列强侵略、拯救民族和生存的斗争风起云涌,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是罕见的。今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东方,中华儿女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创造性劳动,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的主要内容。

2.树立学生自我修养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把教育概括为“三纲”“八项”,以修身为本,扩展为治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和《李云》提出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的思想,以及尊老、扶幼、助残、孤寡的各种措施和行动,成为历代仁人志士遵循和追求的人生目标和政治思想。与人民同乐;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要“乐天下”、“忧天下”(《孟子·惠亮·王上》);把孔子的“修身养性保人”、“修身养性保人”、“论语”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等一下。所有这些理念都可以用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公民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几乎所有的中国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都可以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中国有人文教育的传统,文与道相结合。孔子自问:“不修身,不谈学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我就担心。”(《论语》)应该是我们道德修养的一个示范。《弟子规》是一部基于孔子教诲的青少年道德经典。今天,我们特别重视它,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和公民素质。

4.加强“和为贵”教育,提高学生对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和“王道”精神以及墨子公博中“止楚攻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和平外交政策和加强国际关系的教育,也应作为青少年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无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榨和蹂躏。中国今天站起来了,站在了东方。我们一再强调,无论我们多么强大,我们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以邻为壑,永远不把自己的国家制度强加于人。我们尊重每个国家根据本国人民的意愿和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我们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奉行和平五项原则。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也应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二)回归初衷和本意,不任意发挥和揣测。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是国学教学的大忌。国学教学经常会遇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解读与阐释问题,众说纷纭。从古至今有很多例子。为此,需要努力回归初衷,从多方面求证,从作者的整体思维中寻求答案。比如孔子对仁者“爱”的解释(《论语·颜渊》):当樊迟问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简短地回答了“爱”;但在其他地方,孔子也讲过“兼爱多人,惟亲人”(《论语·立人》),说明爱是可怜的。另外说“仁者爱人,可以缺德”(《论语·立人》),可见爱是有原则的。而在自贡,他问:“那些擅长的村民呢?”子曰:“无计可施。”“村民都是邪恶的,那又怎么样?”子曰:“无计可施。”并强调:“不如乡亲们的好人,坏人就是恶。”(《论语·鲁兹》)因为孔子批评“好人”和“乡愁”是“美德之贼”(《论语·阳货》)。可见,儒家的“爱”论是有原则有区别的,与墨家的“兼爱”论是不同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儒家的“爱”是可行的,墨家的“兼爱”是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但都是我们今天谈论“爱”时可以借鉴的。从上面的例子来看,说明理解原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能任意臆断。你需要对原文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做法应该引以为戒。

(三)不应打乱中小学的教学计划

中小学生国学教育应以现有教学计划为补充。除了课内教育,更多的应该在课余时间或者早读的时候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校本课程”。简而言之,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接班”。学国学不能代替学西学,学文学不能压缩学术理论,否则得不偿失。必须明确,中小学特别是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科学、化学、生物,是以后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后面的补课就很难了。这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重要基础,所以要统筹安排好古今、文理、中外。在中小学国学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生增加负担。

(四)从粗中取精。

国学经典是历史的产物,其精髓具有普遍性;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其中的一些必然会有历史的局限性,甚至明显的阶级性。所以国学教学一定要有选择性和分析性,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孔子提到的“孝”,有一章“父母在,不远行必有好行”(《论语·立人》)。“不远游”今天做不到,但“游好”还是可行的。孩子离得远,要有固定合适的地方,多和外面的父母联系慰问也是应该做的。最神圣的老师孔子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珍贵的历史遗产,但我们不能要求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正如他所说,“唯女小人难养,近则无孙,远则有怨”(《论语·阳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者说在特殊的背景下,这么说无可厚非,但不能适用于今天,又何必为此争论呢?

(五)妥善处理诗歌学习中的背诵和口语问题。

在国学教授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背诵和讲课的不同用途之间的关系问题。列宁在批判守旧派的缺点时,用了八个字“死记硬背,强行规训”。这确实是旧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缺点。孩子在“长见识、长身体”的时候,就利用了自己强大的记忆力,有些背过的东西可以记住一辈子。所以,让孩子背诵一些诗词是有可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逐渐加深理解也是有可能的。但也要尽量结合学生实际做一些解释,防止“死记硬背”或“目中无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