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一个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字体系是一座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写汉字,而且要恰当地发掘和揭示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汉字文化教育。

一,汉字与传统文化

古人认为“心”是主宰思维和情感的器官,所以大多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词语都出自内心。如:情绪、担忧、觉悟、尊重、钦佩、喜悦、记忆、留恋、失望、急速、胆怯、悲伤、恐惧、后悔、喜悦、憎恨等等。

教汉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教学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汉字与美学

汉字与汉民族的审美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有精彩论述。他说:“中国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它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从来没有走向拼音文字,所以一开始就和书法结合。中国文字的早期形式,包括近年来发现的各种陶器符号,都是艺术化的。可以说,中国文字的特点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产生,而书法艺术的要求,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文字的发展方向。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写作,总是不够的。”。

虽然汉字教学不同于书法教学,但是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在书写汉字的时候尽量按照书法美学的规律来书写。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汉字的美。

1.笔

书法用笔的种类有中心、侧翼、隐锋、出锋、方笔、圆笔、轻淡、仓促,都是通过简单的点画来变化,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和世界的各种形象。古代写真集讲究“八法”。隋代智勇和尚对“八法”做了理论总结:侧法为先(如鸟侧翻);洛法是第二种(比如用来拉马的缰绳);唐律第三(难);第四种方法(跳姿和跳同);第五种策略(如用鞭子骑马);第六种放牧法(如篦牧);啄法是第七种(如鸟啄);第八法疗愈(破解祭祀叫疗愈,笔尖开)。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点、折、抬、按、钩,都是在书法用笔的影响下形成的。

虽然在古代书写是用毛笔完成的,但现在书写用的是硬笔。但是用笔的基本规则是一样的,在教学生写汉字的时候,可以借鉴古代的“永字八法”。

第二步:打结

书法结构也叫架子、字结、白布。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对每个汉字的结构进行疏密、正误、聚散、虚实等处理,使观者从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以唐代书法为例。唐代的真书特别发达,书法家对真书的字体结构特别讲究。相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留下了叠、避、穿、插、仰、斜等三十六幅真迹。这非常符合现代汉字的严谨、对称、平衡等形式特征。

在汉字教学中,学生应该欣赏汉字构形之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审美能力。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文笔的正确性,而忽略了文笔的美感,有失偏颇。

三,汉字与思维

从汉字的形状来看,汉字基本上是平面的块状体,结构紧凑,整体性和格式塔特征突出。这与拼音文字的“序列”有很大不同,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拼音文字的识别和特征分析是初始和必要的阶段。换句话说,拼音文字的识别过程是先部分后整体的,而汉字的识别是整体优先的。

汉字是表意的,这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一致的。古人把汉字分为字和字,个体是字和字的结合体。汉字的文字是指“六书”中的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两者都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直接产物。象形字,如古汉字中的“莫”,是“暮光”的第一个字,字里行间都是对丛林或草丛中太阳的意象。古人通过太阳在丛林或草丛中的黄昏景象的直觉来把握“黄昏”的时间。指示词,如“上”、“下”,用具体的数字表示更抽象的方位意义。

朱智贤先生说:“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象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感性经验直接相关的,它还是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汉字所体现的整体性、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汉字的表意性,让学生理解汉字构形的理据,便于学生接受。另外,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