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智慧课堂扁平化教学的利与弊
(一)智慧课堂让历史课“活”起来。
以前使用简单的互动白板,历史老师的上课模式一般是提前准备好PPT,下载视频和音频,然后在课堂上逐一讲解和展示给学生。因为40分钟的课时很短很有限,很多历史老师很喜欢“全职提问”和“全职灌水”。作为学生,一节课从来都是你问我答的方式。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累,觉得无趣,缺乏新鲜感。
(二)打破师生互动的局限
众所周知,传统课堂最基本的互动方式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布置了一定的任务,学生按照指令和要求完成任务。历史课也逃不出这个套路,师生互动老套,上课时间非常有限,学生优秀的学习成绩无法在课堂上完全展示,有问题的地方只能提几点意见。
但在智慧课堂系统的“课堂活动”部分,增加了这些功能,比如:所有学生都可以查看学生上交的作业,并评论和“赞”。提交的作业可以是语音、文字、或照片上传,以节省时间。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此外,上课时,老师平板或手机上的一些图片等资料,可以通过设备临时推送给学生。还可以从手机打开需要的视频或网页,临时播放给学生,增强了便利性。一些历史知识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呈现给学生,这样会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C)对学生的评价是及时和有效的。
传统的历史课,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只能通过考试。但是批改考试是需要时间的,学生的问题只能根据自己的一般感觉来分析。另外,历史老师一般都是四个班以上授课,学生人数多,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
智能教室带来了这些便利。首先,课堂上进行的测试,课后推送的作业,不需要费时费力。自动批改节省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老师可以动态显示每个学生的答题速度、答题正确率和错题。学生还可以看到错题和试题分析,以及全班同学的排名,这样可以形成一种竞争学习的氛围。
此外,在智慧教室的后端还有一个“大数据统计”,记录整个教室师生的活动情况。在这里,教师可以查看和分析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趋势、学习特点和社会关系。结合数据结果,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更加关注课堂上的“边缘”学生。
二,智能课堂的弊端
(一)扁平化监管不到位,学生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平板电脑属于电子产品,是互联网时代的土著。面对电子产品,一旦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学生难免会误入歧途。但有些班级对平板电脑管理不严,让学生有机可乘。他们经常在课后甚至课堂上用平板电脑看小说。也有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和老师抢屏幕。更有甚者,投影幕的名字被改成了一些侮辱性的词语,干扰了老师正常的上课秩序,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其次,由于中考历史分数较低,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显性的、功利的、单一的,而是更加隐性的、本质的、综合的。所以在学生和一些主课老师、班主任心中没有地位。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遇到平板不充电的情况,或者全班一半的学生拿回家后都没有带回来。向班主任反映,要么不能有效处理,要么不予理睬,让平板成了鸡肋。
(二)学校强制的平板使用率束缚了老师的手脚。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智能课堂系统,还是现在很风的Schiavo白板,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教学服务。说到底,以上所有的硬件和软件都只是教具,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来说,都是锦上添花。古语有云,教无定法。教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方式和辅助手段来完成课堂教学,要由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课程需要来决定。而不是每次上课都拘泥于平板电脑和智能课堂。
正是因为学校一味追求利用率的提高,导致部分老师出现“挂科”。或者拉着拉着,不需要平板的时候,还是要强行塞进去。结果和效果可想而知。
(三)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形式重于内容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巨浪的冲击和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形式的模式越来越多。无论从地方教育局到学校层面,经常会组织一些类似于“白板使用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教学比赛。
无论在哪里组织比赛,如果一个老师上课的教学形式太少。我不会开发平板和白板的新花样,也不会玩上面说的各种教具。所以基本上你这个班就是个失败班,不可能得奖。所以有些老师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形式重于内容,甚至很多华而不实。一堂课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却忽略了教学的实用性,忽略了对教材的认真细致的解读,缺乏与学生的了解和沟通,甚至割裂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总之,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综上所述,我认为智能教室的强大功能确实可以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然而,学习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庞大工程。作为教辅,我觉得应该因地制宜,不能让老师变成“套着避孕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