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可以逃学吗?
要负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很多时候,“熊海子”也是“熊父母”教育失败的受害者。所以,当我们对熊海子的可恶行为咬牙切齿的时候,也不能让他们的父母承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有些“熊父母”总是不自觉,甚至认为孩子的一些“小灾”无非是“能用钱摆平的事情”。他们最多会回去训孩子或者打孩子一顿,就算在国内国外都“尽到责任”了。就是这样的父母,让孩子在“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他们除了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接受一些精神的洗礼,学会如何为人父母。
据媒体报道,在英国,即使孩子逃学,家长也会被起诉。在2014 * *中,超过16000名家长因为孩子没有正常上学而被告上法庭,其中超过12000名家长被法庭定罪,超过9000名家长被罚款172英镑和65438英镑。当然,类似的家长“坐在一起”的规定还有待商榷。英国人也认为“惩罚父母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罚款和监禁可以让父母充分意识到孩子逃学的严重性。那么,当孩子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成为公共规则、道德规范等公序良俗的破坏者,当孩子毫无畏惧、毫无悔意地侵犯他人权益时,父母是否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些行为的严重性?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说“问题育儿方式”。有的父母正气凛然,子女亦步亦趋,父母对问题视而不见;有些家长采用了错误的家教方式。虽然他们发现孩子的成长方向是错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些家长都有必要补课,这也是他们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补课是另外一个话题,需要法律等相关部门和专家集思广益。在我看来,哪怕只是强制“熊家长”看相关教育视频,也比没有强。除了“熊海子”灾难后的惩罚、赔偿和反思,呼吁全社会遵守和维护公共道德和纪律,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并使之潜移默化,或许是一个缓慢但更为根本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