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条: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学起来容易;大部分阅读能力差的同学,成绩上不去,学习也上不去。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有哪些?
1,阅读能力。识别不是孤立的发音,也是初步的理解。阅读时,一定要逐字逐句读,准确地朗读,默读,才能看清每一个字。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意味着阅读流畅,还意味着全面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倾向于强调对阅读材料表面意义的理解,而忽略了阅读的真正目的。所以要教会孩子逐步获得理解单词、短语、句子、课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3.感觉能力。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只是简单地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感情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童心”。孩子往往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角。当他读到一些关于小主角的东西时,只要他能理解或者认为它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就会非常热情地读下去,甚至会读好几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所吸引。这个时候,我和书中主人公的感情进行了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4.背诵能力。背诵贯穿于大声朗读、默读、背诵的过程。在大声朗读和默读过程中,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悉的朗读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背诵可以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激发兴趣
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他所有的才能都能发挥80%以上;而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激发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积极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教师要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让他们在头脑中把阅读和乐趣联系起来。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读书多的心理特点,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表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可以开展一些读书、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发起了“读一本好书”的讲故事大赛。参赛学生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大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因其句式工整、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学生从小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的诗歌指导中,每周安排背诵一首诗(词)在展开每首诗的时候,要通过“同题异诗”、“同作者异诗”、“同情异诗”的方式来展开古诗词的阅读量。在诗歌理解的过程中,感受是主要的,理解是辅助的。主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在美国阅读、背诵、想象,让学生朗朗上口,有味道。
有句老话:“读一百遍书,你就会明白你的意思”和“熟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你不会写一首诗,你也会唱”,其中的“看”、“写”、“唱”都是你理解的表现,是你语感的初步形成。有了这种积累,语感才能不断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自然形成了。
再次,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己办手抄报和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以阅读为主题的手抄报。为了办一份报纸,学生们大量阅读关于如何阅读的内容,然后对所读内容进行选择、编辑、复制和图解,真正办一份像样的报纸。我为学生的报纸举办展览,不管它们是好是坏。同学们互相观察,互相学习,互相比较,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以组织多次,让学生在办报办刊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能力。
第二,选择好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阅读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质量无法提高。因此,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
大量阅读有很多好处,但是开卷有益不一定。别林斯基说得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不如不读。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技能,选择最适合我们需求的最有价值的读物。”现在出版物很多,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很重要。
心理健康。好书用健康的思想教育人,用感人的故事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陶冶人,用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让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但是,受年龄、阅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对我们小学生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因年龄、学习年限、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是小学低中年级的主要科目,而高年级学生除了故事之外,对传记、传说、惊悚小说也很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时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生对历史、地理、体育、科学感兴趣。所以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介绍的时候会有针对性。
(3)有趣。知识的海洋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奇闻异事,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人物的故事,对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这些宇宙的奥秘都会激起他们对世界的燃烧的渴望。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严立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只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作品也不好。《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后阅读至少654.38+0.5万字,这无疑意味着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泛读才能弥补课堂教学和课本阅读的不足。
第三,授人以鱼
众所周知,要想保持、稳定、持久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课文,练习精读和朗读,教会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要坚持“一文多文,课内学,课后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后求发展”的原则,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自主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文材料,拓展知识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重点讲授以下方法。
1,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也要给学生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
2.培养学生自学、自悟和自我满足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料,理解词义,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画出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中思考和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抓住关键词去读,去想,去画,去表演,运用多种感官去理解语言的含义,从而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索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句子,为什么文章这么有命题性。像这样开始和结束?课文里写了什么?怎么写?这是哪里写的?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写吗?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生毕业的时候不会读,朗读的时候会丢字加字,甚至会读断句;看课外书,撇花,不求多懂。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努力学习的习惯;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不写不读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
4、坚持以阅读为主,注重多种形式的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基于感知和经验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一本书读一百遍,便知其意。我熟读,不懂我知我意。”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受,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情感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如:自由阅读、柔和阅读、默读、大声阅读、角色阅读、小组阅读、吟诵、背诵、表演等。
5.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收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是积累和训练。正所谓“课内可以学到,课外可以受益”。中国古代的学习理论认为“学而渐成”是读书的规律。比如孔子提倡“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涓涓细流,成不了江河。”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揭示了心智技能的学习和形成依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多地积累示范性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积累语言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积累书,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漂亮的单词和句子抄下来,以备将来使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告诉学生积累单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子不如坏笔。”有了积累本,我想拥有一个小小的词汇仓库,再也不用为写文章发愁了。在单词积累中,有些同学可能分不清哪些单词好,所以我们要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如何用好那些单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是更主动的学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平时说话时,如果发现学生使用了课外书或在书中积累了生词,应立即表扬和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积累的好词时,我们加红圈,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快,还要写得好,写得漂亮。
6.阅读教学后的模仿与叙述。
看完一篇文章,谈谈写类似文章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模仿描述。趁热打铁,转移阅读和写作是练习写作的最佳时机。比如看完《走进自然》写续集,看完《三潭印月》写副本《我的小屋》,学完《爬山虎脚》写副本《植物》。总之,学了人物篇之后,模仿人物,学了风景篇之后,模仿风景,学一种,模仿一种,让学生学有所得,模仿起来轻松愉快。从学习模仿,到创作写作,最后学习写作,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7.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因此,创造生动多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享受阅读,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1)上课前三分钟依次大声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自己摘抄的一段优美的短文,既能增加词汇量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课后自觉、认真地阅读。
(2)举办读书讲故事大赛。通过举办竞赛,可以在班里掀起阅读热潮,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一个课本剧。学生的写作、导演和表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还提高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进行一场有趣的辩论。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阅读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给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学生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一本他们读过的好书。为了表达自己,学生必须行动起来,积极阅读,仔细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是人类生活的新领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