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以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的过程。

从个体发展来看,人的思维大致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基于这一特点,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知支持。同时,由于数学比其他学科更抽象、更严谨,数学学习需要更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及时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以日常语言表达为基础,不断促进数学语言发展的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我们平时使用的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并不完全一样。比如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概念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数学语言可以分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语言不仅是数学思维的产物,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它比自然语言更简洁准确,更适合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比如,书面语言“A可被B整除”,符号语言“a+b = b+a”,图形语言(等腰三角形)和S都能给人清晰、简洁、准确的感觉。只有用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才能简洁、清晰、有条理。现在很多人只把数学课堂教学当成解题训练,其实是不全面的。数学是一门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教学,让学生用它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3.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以经验为基础,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服务于现实世界。数学的经验性体现在数学是真实经验的表达。没有经验和现实,就不可能有数学。当然,数学来源于经验,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上。是对经验的理性认识。数学学习的经验性特征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引入问题,揭示数学问题的背景,解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知识应用广泛,更是因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喜欢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和学好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