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章的真情实感,从而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适合课文内容的情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结合实际情况,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的角色,从而为设身处地的体验奠定心理基础。这样,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挖掘、分析和处理问题。比如在教锡林郭勒草原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相关问题,比如“课文的题目会联想到什么?”同学们结合这个问题踊跃发言,有的同学会说出自己想到的歌曲《我和草原有约》或者《我来自草原》。有同学说,通过这个题目,想到了白居易的一首诗《送别古草》。有些同学会想到草原上奔马的画面。然而,在教完这篇课文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们生活在大草原,我们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大草原的爱?如果我们是大草原的主人,我们会对远方的客人说些什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草原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在审美、待人处事等方面体验思想教育。
第二,从文章主题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小学学习阶段的语文教材包含了优秀的文章、寓言、诗歌、童话,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不一样。语文教师需要合理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每个单元的主题元素,明确每个单元的重点,仔细分析文章的哪一部分可以被每个单元主题用来教育学生,在给学生讲解知识时合理渗透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育内容。比如在讲解“讲信用”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中国文明道德文化中的仁、义、礼、信等内容,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信是人与人相处的标准,每个人都需要诚实。可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文本的主题只是渗透价值观的核心,生活属于渗透价值观的本质。然而,这些需要完全以文本的主题为指导。
第三,从文章中的人物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讲解人物的文章,但是人物的情感和文字是很有感染力的。编译器的目的是利用文中的人物,向学生渗透正能量思想。例如,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在讲解《我来自中国》一课的内容时,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拒绝屈服于外国人的讥讽,并在胸前挂上写有“我来自中国”字样的牌子,从而向外国人展示了热爱祖国的思想精神。由于文本中的人物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去思考和感受人物,从行动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就会被人物高尚的思想所渲染,这些爱国精神和热情就会合理地渗透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和维护祖国的正确价值观。
第四,从问题中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合理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价值观,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出课文的核心思想,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引导,从而健康成长,为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授掌声的时候,老师可以合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本文所描述的掌声是为了谁。为什么会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掌声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系列问题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意思,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所体会和理解,并会在对课文的回味中不断升华,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十分有益。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正能量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表现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又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人文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全面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抛开无意义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创造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生动的真实体验,促进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