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镇小学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打造留守儿童幸福家园

这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这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洞穴部落的所在地。

这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这里有中国唯一的窑洞小学。

说到这,大家应该很容易知道,这就是贵州省安顺区紫云县水塘镇的格图河。这是一个热爱旅游或者关心贫困学生的人都知道的地方。当然,更多的人会记住一个可能成为历史的名词:“中东小学”。

这个名词在央视《春暖花开2007》山洞里,在湖南电台《山洞之光》渴望学习的孩子们眼里。同时,“中东小学”也震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心人士。在感慨和感动的同时,“中东小学”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给紫云的教育带来了一片明媚的春光。紫云人民吹响了向贫困宣战、向“两基”进军的信号。在“两基”攻坚过程中,紫云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也通过调查采访认识到,这里的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很高,大多数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无人照顾,导致学业失败、生活失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失去安全感、情感失落等问题,成为学校辍学治理的重点。县委、政府权衡多方,调查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做出决定,将水塘镇中东小学合并为寄宿制小学,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县委书记新华伟指示,一定要把格图小学建成全县设施和功能齐全的寄宿制小学,全县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于是,各级相关部门跑项目、争资金、选校址,紧锣密鼓地开展集资建校等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县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这所占地6049平方米的寄宿制小学由中央和省财政拨款235万元新建。从此,缺少亲情的穷孩子有了一个温暖美好的家。建成之初,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就下定决心,要在近几年把格图小学发展成为拥有800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将覆盖全县贫困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在任期开始时,教育部部长陈晓雅同志也视察了学校,并对格图小学的教育、教学、宿舍和食堂的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格图小学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管理最好的寄宿制小学。”

知识改变生活,当地政府和教育部为此付出了很多。祖国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属于她的孩子。按照大家的常规思维:学校建立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给学校配备了最齐全的资源,过去连中文都不会说的苗族孩子。现在他们可以用普通话问候客人了...从此,这些孩子享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快乐的童年。从此,他们的父母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翻山越岭去上学了。从此,格图小学成为全县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成为全县留守儿童温柔的港湾,成长的摇篮...但是,格图小学,陈部长眼中最美的寄宿制小学,依然美丽。9月开学的那一天,学校本该是一片欢声笑语的繁华之地,但随后这所学校只迎来了200多名新老同学!

在一个贫困地区,一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地区,一个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老人小孩在家的地区,学校刚刚出台了一个“周五接送学生,周一返校,周末不得留校”的规定。这一刻,我们震惊了!眼下,这个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名存实亡!目前我们不明白相关领导怎么能做出这样的规定!这无疑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这些孩子面前,无法跨越。父母长期不在家,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道路不通,山路崎岖...周五谁来接这些孩子,周一送他们回学校?而且就算有人可以接送你,在这么穷的地方,你怎么可能负担得起每周接近20元的车费?我们当地家庭年收入不到500元。我们怎么能承受这么高的额外费用呢?我们不禁要问,领导们没想过这些事吗?既然国家和爱心人员给了这么好的条件,建了这么好的学校,那这种“周五接学生,周一返校,周末不留校”的规定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属于这些孩子的洞穴之光又要暗淡了?是不是又要回到洞光了,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们的孩子现在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的父母说,‘以前我们家里连玉米饭都吃不饱,现在我们的学校可以让我们吃到足够香的熟白米饭。我们要感谢那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将来回归社会!”有了学校的这个规定,我们很多孩子就不能继续上学了。我不得不呆在家里帮助干农活。

我们呼吁当地政府实施调查!不要浪费我们来之不易的资源,真正让我们每一个孤独贫困的留守儿童都能上学、上得起学,让格图小学真正成为陈部长所说的最美、管理最好的寄宿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