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人群心理健康的表现
12岁心理健康的表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小学时期是人类行为、人格和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你知道12岁的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现吗?想知道就来看看吧。
12岁心理不健康表现1 1,情绪变得比较偏激,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和人交流,有时候会有攻击性的行为,要打人,破坏家里的东西或者在班里破坏公物。
2、注意力差,上课不安静听讲。
3.明显缺乏自信,自卑,不敢面对现实。
4、过度恐惧,经常失眠,做噩梦,有时装病,不爱上学。
5、感到紧张,有的孩子会咬手指和指甲来缓解紧张,有的孩子会情绪低落,不爱说话。
12岁心理不健康表现2 1,自我意识发展迅速;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为独立、自由、自信、自尊感;
2.强认知:
具有形象直观思维,具有不断增强的观察、概括、想象和记忆能力,具有记忆力好、求知欲强、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3.情感的丰富性和不稳定性:
青春期的不成熟,高等神经活动的兴奋和压抑的强度和不平衡性。往往表现为年轻人情绪化强,遇事容易激动,同时有多种情绪状态;
4、性功能开始成熟:
随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欲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内心体验;
5、心理抵抗期:
主要表现为社会地位不知足、观念“碰撞”、情绪波动无法控制、青春期易怒等。
12岁心理不健康表现3 1,自我中心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包括知觉运动阶段(0-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2岁)和形式操作阶段(12-15岁)。
在知觉运动阶段,儿童主要依靠知觉运动来反映外界刺激,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万物有灵性。在这个时期,孩子对自己和他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所有的行为都体现出自我中心。
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
他们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甚至自己的内心。一切都靠本能与外界互动,所以利己主义是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教育孩子谦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别人是不可行的,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很多孩子开始意识到朋友之间可以亲密无间地互相享受,“与人分享快乐”是他们对待朋友的方式。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小学阶段还以自我为中心,拒绝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说明孩子心理不健康。
塞勒曼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意识到朋友之间可以分享,但不能吃亏,明显功利。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尽力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鼓励的方式,教会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此外,还要给孩子提供主动帮助朋友的机会,教会孩子拒绝别人的回报,帮助孩子建立纯洁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脏话
以前说脏话基本都是针对所有人的,人们对脏话的容忍度比现在高很多。
到现在,因为提倡素质教育,人们不能不评判别人的素质就去评判别人。所以素质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而素质通常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表现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温文尔雅,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他有文化有素养,那么一般人对他们都是有好感的。
如果满口脏话,拿着枪和棍子说话,会给人没文化没教养的印象。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说话就好像孩子不存在一样。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夫妻吵架,还是和孩子说话,总是夹杂着两个脏字。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时间长了,你所有的脏话都会被你的孩子捡起来,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你甚至偶尔会承担后果,比如孩子顶撞你的时候,会用脏话来表达愤怒。
如果孩子总是说脏话,说明孩子心理不健康。
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游戏中,因为音标系统的存在,很多人都能听到小学生的粗话,发生率相当高。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家长应该警惕。
因为孩子经常跟父母学脏话,如果父母不约束自己,孩子将来可能会因为说话习惯而被别人排斥和孤立。毕竟,许多人不希望他们的朋友是一个满嘴脏话的人。
3.爱撒谎
说谎说明一个人有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而把说谎当成习惯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
对于孩子说谎的习惯,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骗自己。如果发现孩子在骗自己,父母难免会感到失望和愤怒。
但是孩子不是生来就会撒谎的。他们的谎言一定是基于对父母的不信任和对父母惩罚的恐惧。
所以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的责备和教训只会增加孩子以后说谎的频率,为了泄愤得不偿失。
作为父母,一定要树立自己端庄的形象,保护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时尽量避免孩子对自己的恐惧。“为人师友”是最好的状态。
12岁心理不健康表现4可疑
俗称“疑病症”,有很多表现,比如疑病症、偷窃、别人说自己坏话等。有这些表现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对别人的言行极其敏感,或者过分关注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的功能和健康,甚至反复去看医生。
如何克服:注意调整心态,宽容大度,温文尔雅,提高自信心,纠正偏见,扩大社会交往,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情绪障碍
情绪波动有时热情开朗,有时不开心,让别人无法理解,让自己觉得莫名其妙。这种无缘无故的快乐或沮丧会持续几天甚至几周。
如何克服:有这些表现的人可以自我调节,抑郁的时候可以转移情绪,想一些开心的事,做一些开心的事,稳定情绪,度过抑郁期。
刺激
攻击性表现为不冷静、冲动、激动,会做出爆炸性反应。
如何克服:多注意自我修养,养成一生气就进行自我暗示的习惯,比如脑海中“控制愤怒”的形象或者一些习惯性的暗示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