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1.编儿歌促进学习。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和特点,编写和学习了一些押韵儿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学习单元音āoeiuü的时候,我看了很多遍:嘴宽aaa,嘴圆ooo,嘴宽eee,牙齿对齐iii,嘴突出uuu,嘴扁的小鸭子üüüüüüü。声调的童谣是:一平二升三转四落。标准的童谣是:老大(a)戴着帽子,老大不戴老二(o),老大和老二都不戴,所以小帽子会被老三(e)戴,老四(I)和老五(u)凑在一起,谁在后面谁就戴。jqx和U拼的时候,我编的童谣是:小U遇上jqx,去掉两点我发U。

2.儿歌可以分辨字母形状。

学习声母时,有些拼音字母形状相似,学生难以区分和记忆,直接影响拼音。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换了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区分,事半功倍。学习声母B和D、P和Q时,为了让学生区分,我反复朗读:竖起一把剪刀(db),左边写着“De”,右边写着“Dial”;放下一把剪刀(qp),左边说“奇数”,右边说“斜率”。

第二,让学生操作。

1.自己动手。老师鼓励学生每次学完汉语拼音就回家做卡片。这个动手作业,同学们很感兴趣,找纸板,量,剪,写,用皮封面捆成捆。早上到了学校,你看,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卡片。从孩子们骄傲的拼法中,都透露出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2.手摆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卡片,让他们合起手来。比如,学完“g k h”的声母后,当“g k h”用“U”和“ui”拼读时,老师让学生把g k h的声母卡放在左边,U卡放在右边,这样声母和韵母就可以分开拼读,然后同桌一人当老师提示声调,一人依次拼读,然后互换。学生玩的时候既新奇又有趣。

3.手绘。在教学中,也可以改变,先把学过的拼音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为其画图。比如学习“Z”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Z”,告诉学生,“这是今天要学的新声母。能不能给Z配个图?”学生的作品多种多样。有的画一个Mazar-e,因为Mazar-e打开时形状像Z,有的写一个数字2,把数字2展开像Z,有的画一只龇牙咧嘴的狼,有的画一只正在游泳的小鸭子。通过学生的描述,这封信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4.动手贴。未来的社会需要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学完aug、eng、iug、ong,看图片拼音节的时候,老师用电脑提前打出大象、熊猫、猩猩、长颈鹿四张图片和对应的拼音卡。

第三,创设情境,学习字母音节。

1.利用之前的认知。学习汉语拼音并不难。从四十多个字母的发音来看,儿童语言对这些字母的发音早已驾轻就熟,只要与他们的语言相对应。从字母的形状来说,N像一个门道,H像一把小椅子,S像一条蚕和丝...如果老师让孩子开动脑筋,把音和形联系起来,他们就会找到一种便捷的方法,快速掌握汉语拼音。汉语语音声母和韵母的拼音方法有拼音法、直接阅读法、直接音节教学法、声介元音教学法等。,只要掌握一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就像给他们一根小棍子去捅窗户。窗户纸一捅,就破了。一旦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比如直呼法(B-A-BA)有这样一个拼读公式:“前调大开,后调跟随,一口气来回叫。永不分离。”哪种教学方法最好没有定论,要看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方言因素。但要明确的是,要把抽象的音标和生活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看到效果。小学生四周就能学会汉语拼音,然后就能学习汉字,看拼音书。

2.带插图的直观教学。教材的编排图文并茂,直观明了,学生爱看爱学。在图形的帮助下,可以认东西,读音节,学会学得快,记得牢。比如学习“J”的时候,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老师问“这张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大公鸡。”老师又问:“公鸡头上是什么?”学生回答:“鸡冠花。”“好吧,我会写信的。让我们看一看。像不像公鸡?”然后在黑板上写“J”,再念一遍。学习音节p not时,引导学生看插图。老师问,“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泼水。”老师接着教拼写音节p → o → p not。

3.通过猜谜语学习拼写音节。在拼音教学中,教学不能单调重复,否则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必须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教“日”整体认音节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谜语,让你们猜,看谁猜得快,猜得准。”于是学生们一个个睁开眼睛,竖起耳朵屏息倾听。老师说:“一个球,圆圆的,晚上看不见,白天却存在。”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太阳。”老师接着说:“太阳就是太阳,太阳的音节是‘日’。”学生很容易把ri这个音节牢牢地印在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