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中重要的交际手段,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现实的要求。因此,要用新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各种语言实践平台,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模仿中学语言

人类的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生年龄小,但模仿能力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模仿中学学习语言。

(1)以身作则。

老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老师是他们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语言、魅力、人文、趣味、理性的清晰表达。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根据实例语言形式,按照实例思维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在分析中体会语言的精彩,在模仿写作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模仿中学语文。

这座山很高,高得能穿透天空。要求:根据外貌完成下列句子(1)天安门广场真大。(2)这条路真宽。答案可以分别是:一眼望不到头。四五辆卡车可以并排行驶。(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例句的写法,认识到句子中的“大”和“广”要写得具体,从而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使句子具体化的能力)

类似的形式经常出现在课文中,比如《明天,我们就要毕业了》这篇文章,“这个时候,我们会奔向自己喜欢的地方,有的会学习计算机,有的会排练合唱,有的会出去写生,有的会制作标本……”我们不能轻易错过这个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而是让他们结合前面的内容说几句话,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课文中出现一些好词时,学生应该学会造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出现在文中也能让学生说出这样一句话。

第二,在情境中发展语言

说话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轻松和谐的环境才能激发孩子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他们学习和发展语言,想说话,会说话。叶圣陶先生曾说:“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说话欲望。要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能力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第三,在比较中提炼语言

采用比较法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尝词尝句,品味其语言的典型性和艺术魅力,能诱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词语对比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这是帮助学生提炼语言的好机会。我们不应该轻易放手。比如,我在学习王安石的诗《春风绿在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时,引导学生思考“绿”字在句子中的妙用,以及课文中的“绿”字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学生们分别改成了“道”、“吹”、“赖”。我让他们读句子中改变的单词,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与原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体会到用“绿”的妙处。

换句话说,就是比较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也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一些修辞方法在语言表达中的妙用。比如在讲授《烟台的海》的时候,我把下面两段话拿出来让学生对比讨论:哪一段写得生动?1.小山般的涌浪,像成千上万只暴怒的狮子,从北方的天空,勇敢地冲向堤岸。2.海浪冲向海岸。经过阅读和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一句话很生动。因为它生动地写了浪大,浪多,势头猛。通过比较,学生不仅提高了品味语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妙处。

(3)增删比较

文中很多词语和表达运用准确生动,蕴含思想感情,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些词去品味,那么学生就会对作者如何表达这些思想缺乏更具体、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比如教课文《半截蜡烛》的时候,课文里有一句话:“。说着,轻轻吹灭了蜡烛。一场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我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似乎”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通过大声朗读和思考,学生们得出结论:吹灭无法移开的、隐藏着秘密的蜡烛,应该是一种危机;但是德国人又点燃了蜡烛。这里的“似乎”二字准确地表达了这种情况,也说明了当时多变的现实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对比关键词的删除,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这些词来准确表达内容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单词和句子,真正落实单词教学的目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品味能力,让我们的语文课“中国味”十足。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辨别,明辨是非,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在实践中创造语言

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在广泛的、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才能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创造语言。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而且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并给予热情的指导,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乐趣。

首先,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毫无顾虑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在评价时不应忽视其语言能力,还应以适当的方式指出其语言上的不足。在语言实践中力求准确、简洁、连贯、得体。只要引导得当,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在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作文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基础,其中当然有很多好句子。教师要把它们摘抄出来让大家去品味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喜悦感和被肯定的自豪感。有了成功感,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新的语言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创造语言。比如过生日是学生最开心的事,大部分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电话的形式,互相谈论过程和感受,让学生的生活与口语训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不仅会说,还会玩。在双向互动的训练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口头交谈能力。

表达的训练在于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