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做家务该拿报酬吗?正反两面应该问什么问题?最好问问对方的利弊。很难加分。
奇奇是个很喜欢“玩”家务的孩子。每次他妈开始包饺子,他就嚷着要参加。他妈妈总觉得奇奇碍事,不让他插手。奇奇偷偷拽了一小块面团在手里玩。他妈妈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把面粉揉成黑色的面团了。
奇奇也和妈妈抢着扫地,结果没扫成,却经常打翻垃圾桶,让妈妈多了一份家务。有一天,我妈终于忍不住了,对着奇奇吼道:“走开,走开,不然你再闹我就打你!”"终于有一天,奇奇"懂事"了,不想再插手家务了。她妈又开始唠叨了:“这么大的人了还需要她妈帮你收拾书包!”“你看你这孩子,这么懒,帮妈妈做点家务都不懂!"
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喜欢做家务的时候拒绝让孩子做,在孩子不再愿意做的时候却抱怨孩子太懒。这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场景,也是每天都在重复的错误。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了“剁手的店家”,然后我们抱怨他满嘴食物,衣服绷得紧紧的;我们把孩子照顾得很好,然后唠叨着要把孩子“惯坏”;我们在孩子面前永远是参天大树,然后抱怨孩子受不了挫折;我们从来不需要孩子来照顾我们,然后怪他们太自私;我们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然后说孩子不独立。我们还要继续这种矛盾的教育多久?
蒙台梭利在她的书中写道:“儿童永远不会厌倦劳动。劳动让他成长,劳动让他更有活力。一个孩子从来不会要求减少工作量,而是喜欢自己完成一件事。因此,甚至可以说,没有劳动,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耗尽。”没有天生懒惰的孩子,孩子充满活力。他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把劳动当成“劳动”,而会认为这是另一种游戏。如果你不明白这个秘密,带走了孩子一条出于善良的成长之路,就相当于带走了孩子一生的乐趣!有一幅漫画展示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母亲正在熨衣服。玩过家家游戏时,孩子们对妈妈说:“妈妈,我真羡慕你。你真会做家务!”孩子总是喜欢渴望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如果给这个时期的孩子一些工作,他们会感到非常荣幸。孩子的劳动热情和智慧不是靠唠叨和训斥教育出来的,而是在引导和耐心下,也就是在孩子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草率地否定孩子尝试自己能力的尝试,说“你做还太早”,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的456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美国小学生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而中国小学生是0.2小时。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爱做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高20%,失业率低1: 15,犯罪率高1: 10,离婚率低,精神疾病患病率低。所以做家务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孩子帮忙分担一点劳动,更是为了他以后的幸福生活。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自觉地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环境,这是一个经常发挥作用的“有利场所”。不要以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认字和数数。“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生活。会教育和不会教育的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一种“地理优势”。有教养的父母眼光长远,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不会教育的家长目光短浅,只是要求孩子不要闹。
建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安排一些适合自己的家务。总之,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安排家务。比如2岁的孩子,可以安排他给大人擦桌子、递拖鞋或物品,玩完后收拾好玩具回到自己的地方,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只有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让孩子快乐地、自发地学会做家务,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父母要记得及时鼓励孩子。在所有的奖励中,表扬是他们的最爱。当孩子认真完成一项工作后,别忘了告诉孩子他做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