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出去工作不久,去学技术了。我父亲知道后,我们吵了一架。很快家里人就知道没人支持,大家都反对。我错了吗?
父母进城打工后,正在读书的孩子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随父母进城受教育,要么留在老家上学。前者虽好,但对目前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现实,后者会因为父母的距离而给孩子带来生活和心理上的困扰。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收到了大量的来信。看完之后,我们为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感到担忧,同时也为他们的坚强感动到流泪。限于篇幅,只能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发表,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力去关爱他们。同时,我特别希望在现有的条件下,这些孩子能够自立自强,健康成长。以后遇到麻烦和困难,欢迎随时给“校园话题”栏目写信,把这里当成你另一个温暖的家。
学生
也许我永远都没有机会被父母抱了。
我爸妈从我小学三年级就离开我出去打工了。虽然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永远弥补不了我失去的爱情。我小时候离父母很远。每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被父母抱着的时候,我就想:也许我再也没有机会被抱着了。每当下雨的时候,我看到一些同学的父母送伞,我就想:要是我的父母也能这样就好了。每当我看到董的孩子们吃着他父母做的美味饭菜时,我就想:要是我的父母能为我做饭该多好。然而,很多人认为最普通的东西,在我眼里却是一种难得的奢侈品。虽然我爸妈有时候会打电话,但不会带来我想要的亲情。◇
(安徽省临泉一中杨守东)
我的经历
早在年初,我的父母就离开我加入了在南方工作的团队。那时候我刚上一年级。父母在的时候对我很严格,学习成绩也不错。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他们背起行囊离开家的那一刻,我没有哭,而是暗暗高兴,因为我要拥有他们了。没有父母的管束,我做了很多以前不做也不敢做的事情,比如逃课,打架,看武侠小说...就这样,我在初二上半学期成为了班上倒数第十名,升初三的时候是倒数第六名。可想而知这一年多来我的变化有多大!直到有一天,四叔写信说,我妈病了,想我,想回家,我爸不让。他说为了让我上大学,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只能呆在外面...我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泪流满面。我问自己:我对得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吗?现在,我有可能上大学吗?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对父母感到愧疚。接下来,我回到了父母在家时的状态,甚至比那时更加努力。结果凭着我良好的基础,如愿考上了高中。那次特殊的经历让我自觉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打工的父母一定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因为他们还小,没有父母的引导,很难分清是非。考虑到我自己的经历,我还是有点害怕。◇
(请写信告知作者姓名。)
不要怜悯,要尊严。
在很多农村学生眼里,去城市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当你作为一个农民工子弟进入城市学校,你往往感受到的是酸酸的,是对尊严的渴望。
进班那天,全班同学都被土里土气的破普通话震得前仰后合。然后老师说:“他爸爸是城里的农民工。这并不容易。希望大家可怜他,多照顾他。”从此,我一直活在同学的“怜悯”中。“无与伦比”的饭菜,“不想要”的衣服,“破旧”的球鞋都塞进去了,不管你需不需要,都无法拒绝。但其实那些东西根本不需要。课堂上义务劳动的脏活累活重活都落在你肩上,垃圾桶天天被你倒空。那些城里的学生正用细细的白手指舔着零食,笑着叫着,指着你安心地做这做那。劳动任务完成后,他们匆匆忙忙地迅速散去,把辛苦了很久的你留在了身后。每次发班级花名册的时候,你的名字后面总会加上一支笔,宣示你的与众不同。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光送钱是不够的。
父母外出工作后,虽然其他亲戚会照顾留在家里的孩子,但那能代替父母吗?我不否认有些孩子在父母外出后依然可以很好的成长,但是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因为父母的管教而不再那么放肆,但是现在他们就像失去了缰绳的野马。结果学校里就剩了一张空桌子,游戏厅和网吧又多了一个顾客,路边又多了一个打架闹事的年轻人。导致这些孩子思想变质,学习成绩下降。我觉得父母出去打工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给孩子留下了太多的压抑、孤独和寂寞。父母不在身边,你向谁诉说心中的苦闷?谁来缓解学习压力?孩子还小,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很多实际问题不会解决,就像我身边有些同学早恋一样。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及时监督引导,后果可能会很不好。所以我觉得父母进城工作后,还是要想办法照顾孩子。不要以为每个月寄点钱就够了。◇
(江西省永丰县第二中学张美凤)
学会为自己“工作”
父母都进城打工后,我和奶奶就被留在家里“等”。一开始,我有点不习惯。但是离开父母近半年,我的心平静了很多。其实父母在家的时候,也是我可以“偷懒”的时候。父母上班了,我自己要做很多事情,我就努力为自己“打工”。首先,学习烹饪。每天在奶奶的指导下,做的菜不好吃,但还是很好吃。其次,学习洗衣。作为一个男生,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不容易学会的。一件衣服经过“洗涤”后,晾干时仍有污渍。奶奶告诉我:“先泡,再放碱,再搓几下。”这样,我可以洗衣服和被子。最后,好好学习。我的学习成绩在中心以下,主要原因是粗心,不去想看过的东西,也不去记。父母工作后,为了能和奶奶快乐地生活,我逐渐学会了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给奶奶读课文,讲故事逗她笑,有时还会把道理写在书上,用书信寄给父母。就这样,我也学会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江西上高四中黄昌贵)
意见摘要
虽然对父母来说进城打工是一种挑战,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很多事情必须自己做,做错了也要自己承担。这些都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有利于孩子责任感和意志力的培养。我在高中就有过这种经历,所以在大学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后能很快适应,以后遇到困难也很少气馁。
——中国电子工程学院的肖恩。
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采取办寄宿制学校的办法,解决了山区孩子居住分散,一般上下学要走七八公里路,还要过河爬山的问题。每逢周日和节假日,安排7名老师接孩子们回自己家吃住,让孩子们既能解决生活上的烦恼,又有情感上的支持,健康成长。
-河北省丰宁县教育局白瑞鹏
人们需要警惕的一个现象是,很多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很容易感受到与城市孩子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城市壁垒面前是不可逾越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会加深他们的歧视感和对立感,这对他们和社会都极为不利。
——耿家军,河南濮阳人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和媒体在讨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随父母流动的子女在城市上学的问题上,而对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后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前者。父母进城打工,造成“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现象,部分孩子变得任性、自私或孤僻,在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培养等方面令人担忧。我希望社会各界关注这个问题。
——江西湖口县尹美生
家长说话。
我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年前,夫妻二人一起外出打工,留下一个14岁的儿子在家,交给奶奶在村里读书。
我们在外面,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孩子。作为一个父亲,我很惭愧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然而,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能比在父母身边时更懂事,更努力地学习。每隔半个月,我们总会打电话回来,报平安,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有一次,孩子跟我说,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都到了,他的家长没去。这件事让我很难过。
为了缓解孩子的孤独和烦恼,我经常和他通信,互相倾诉。我也时不时的从书店给孩子寄一些书和报纸,让他感觉到父母一直在看着他,关心着他。去年中考,我们的孩子不负众望,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他的成就坚定了我努力工作的决心。我想为我的孩子赚更多的钱,维持他的学业,支持他进入更高的学府。
像我一样,有很多乡亲把孩子留在家里,在外地工作。有些孩子因为缺乏教育而调皮捣蛋,有些甚至触犯了法律。我觉得这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我呼吁所有在职父母以各种方式关心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懂事,早点照顾好自己,健康成长,为父母争光。◇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企沙管理区建丰鞋材厂曾)
评论
智米教育网
林,江苏省盐城市学府中学
在当前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通过打工致富,为子女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这无可厚非。然而,父母进城打工后,孩子往往会出现“抛弃家庭教育”的现象,这确实给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和父母一起在城里上学。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编织一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密网。齐新齐心协力教育这些孩子,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在家读书的孩子努力,实现双赢。
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父母在外出打工前,首先要和孩子沟通,说明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出去之后,不能一走了之。而是要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在关心着他们,这是他们坚强的支柱和依靠。其次,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父母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另外,当地可以做好协调,形成联合教育机制。比如可以成立“打工家庭教育协会”,安排专人定期召集爷爷奶奶、奶奶等。对流动家庭的孩子进行在家监控,交流孩子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同时,对游戏厅、网吧等可能影响这类青少年成长的场所进行监管,消除不良因素。
当然,这些都是外部因素。重要的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一定要树立信心,正视它,好好生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