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唱。”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阅读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和背诵安排好的内容,并牢记在心。学生朗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语言材料和接受民族文化影响的过程。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丧父母生我”诠释了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没有信仰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诚实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是民族性格和气节的典型写照。毫无疑问,这些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把它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入我们的生活。
第二,让学生感受到戏曲丰富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
中国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目前大部分学生普遍喜欢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中国传统戏曲。俗话说,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得自己尝。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优势,精心组织活动。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和演变,经典角色,中国传统戏曲的类型和特点等相关知识。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观看一些著名戏曲艺术家的表演,从唱念中领略戏曲的独特魅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有选择地观看央视戏剧频道,丰富自己的戏剧知识。
第三,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手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人写的字,通常可以考察一个人在文化上的理解和修养。语文老师要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小学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老师除了阅读岗位指导、老师示范书写、个别指导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书法家的传记、趣闻轶事、相关题跋的创作背景、经历、风格特点、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了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第四,开展家校合作
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既能促进教育效果的快速实现,又能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方法和目的。在此基础上,家长要转变观念,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应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家访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长对教师教育的意见,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活力。其次,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尝试与家长一起举办以某一文化礼仪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或专题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再者,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和家长的作息时间,和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参观古典建筑,拜访老革命家,欣赏有意义的电影,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空,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动词 (verb的缩写)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融入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无疑为教育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鲜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之余,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多地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为信息化课堂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和语言的视频。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观看后模仿相关的舞蹈片段,让学生不仅在有趣的观看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民俗,而且在热情的表演中对所学有更深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体现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更多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开展的好策略、好方法,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