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道观

北京通州的道观;

北京关帝宫

伏地宫位于通县西街与中山街交界处的北面。诱妖帝是关羽的封号,备受帝王将相推崇。佛教对关羽的崇拜始于六朝末。道教对关羽的崇拜似乎始于北宋。万历四十二年在封为“威远镇天尊关三界大神”。从此关帝庙和伏地宫遍布全国。宫东进二,明鉴清修。山门3座,前堂3座,南北附堂3座,耳房2座。后殿3间,北有普济寺,南有三合院。通县重点保护的文物只有侯钰殿、多殿和一座汉白玉八角座。

以下是北京其他道观的列表:

市内道观(不详细介绍了,大家都懂):

白云观...........

东岳庙...

大高轩店(大高轩店位于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

吕祖阁(吕祖阁在西城区新碧街41号,明光胡同6号)

吕公祖(金融街北京道斜那家)

蟠桃宫(崇文门东街东口)

关帝庙(地安门西)

文昌帝君庙(北城猫儿胡同)

王耀寺(崇文区东晓街)

一亩园娘娘庙(圆明园遗址公园郑达光明门东南)

城隍庙(西城区方成街33号)

宣仁寺(东城区北池子街2、4号)

招贤寺(西城区北长街71号)

火神庙(琉璃厂东街29号,和平门外)

关悦寺(西城区鼓楼西街149号)

-

以下是郊区的道观:

毓秀宫

玉虚宫位于房山区黄山店乡黄山店村西北3公里的金宝山。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玉虚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修。前宫四合院布局。正殿前有两座垂直的纪念碑。后宫的地形与前宫的屋脊齐平,四角形的布局。塔院位于后宫50米左右,有4座塔。其中三个绑成“一”字形,相距约7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这三座塔都建于清朝宣彤元年(1909)。另一个距离三塔30米,高约7米。五道寺五道寺位于宣武区韩家滩西口铁树谢杰和樱花谢杰的交汇处。寺内有玉皇庙,内有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湘赣所撰碑,称之为正阳。宣武龙脉是一个交流的地方,所以玉皇宫建在寺庙旁边,引导神到镇上。如今,玉皇殿已不复存在。还有一种说法是太监是魏忠贤为了祈求平安而建的。

武定庙

北京最著名的五大泰山寺,也被称为毕夏袁俊寺,分别是丁咚、西鼎、南鼎、北鼎和钟鼎。丁咚在东直门外,习惯上叫丁咚。因寺旁有一棵百年榆树,顺义、通县人也称孤榆寺,现已消失。南定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的南定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时有记载。现在没有了。西丁,又名任光宫毕夏袁俊寺,俗称娘娘庙,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名为红瑞护国宫。清康熙五十一年,改名为任光宫毕夏袁俊寺。它有一个五个入口的正殿和七十二个分部,旁边还有一个清朝圣人的御碑,一副乾隆御书和一个皇家诗碑。民国时期是粥厂,1949后是疗养院,70年代是北京橡胶五金厂。现存山门、正殿、附殿和古柏。北丁位于朝阳区大屯北丁村。清乾隆年间,后殿因1976地震倒塌,后改为北定小学。现在只剩下山门和前厅了。钟鼎位于右安门外的曹世丽桥。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民国再次重修。现存石室、张玉书、石魁写的山门、厅堂、石碑。

云观在房山区的刘立河中学。建于明代,原名恩慧寺,俗称老福寺。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只有高殿、三清殿和吕祖阁。云观古建筑是研究明代建筑技术的实物资料,是方山县重点保护的文物。三官庙三官庙位于西海北缘29号、30号。建于清朝,民国重建。这座寺庙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石券门、棋盘门。有3个前厅和2个附属大厅。西跨院有三个厅。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小庙。为西城区保护文物。位于通州镇西街洞口路北侧。明建,古称“三官殿”,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院落南进。山门3道,硬山瓦箍头脊,后檐嵌六角三通六角窗。有5个前厅和5个正厅。东西三厅,硬山顶和瓦元宝,二房前廊,如意石阶3级。后院正殿前有一圆形花坛,花坛用绿色砂岩制成,上面有浮雕龙纹,直径2.35米,边宽0.41米,由几块拼成。

秀峰寺

秀峰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九峰山脚下。明郑德六年(1511)由太监高让所建。1925改名修复真相。1929年更名为秀峰寺,并进行修缮。有三座庙,几十座庙。

景福寺

净福寺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碧云寺北1公里的徐木拉托山脚下。原名黄愚寺,俗称玉皇顶。明天,玉皇阁建成元年(1621),吕祖寺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名景福寺。坐落在海拔约200米的山腰上,它由三个并排的庭院组成,包括玉皇阁,吕祖殿和关帝殿。有山门一座,无梁结构,歇息山顶,石券门,正门写有“景福寺”四个字。在中级人民法院,有一块铭刻于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摩崖碑。寺内还有古迹,如明日开光元年新建玉皇阁纪念碑、清雍正十三年(1735)玉帝祭星纪念碑、道光三十年吕祖寺建寺纪念碑、清代关帝殿扩建纪念碑等。寺北有金泉洞,深4.25米,高2.9米。洞底的小泉,冬夏不干涸。洞顶有个小洞,可以望天,是寺中一绝。洞对面寺庙对面的东山梁上,有洗心阁。

盛远神庙

盛远宫位于顺义县北牛栏山脚下。修建日期不详,此碑文记载为万历年间重修。寺庙坐北朝南,前有木牌坊,后有一对石狮子,为明代遗物。其后是义门、钱坫、正殿、后殿、东西附属殿等建筑,有40多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殿上有螺旋彩画、苏彩画、空彩画。前厅的平台上,又多了两棵古柏,高大粗壮,直插云霄。后殿5间,黄釉绿饰,彩绘金龙印章,平台高大。有5个东、西大厅。院内松柏参天,甬道用各色石头拼成图案。是顺义县重点保护文物。

吕祖庙

吕祖寺位于房山区良乡西北25公里的大南峪。始建于明朝,朝东朝西。依山而建,前低后高。中轴线四进院落。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万寿山北。与古北口镇仅一水之隔。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名慈云寺,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寺。清末宣彤年间,道士郝香林重修慈云寺,改吕祖道观。庙山门靠近古北口关,潮河之水在下面。寺西为卧虎山,北以长城为屏障,南有古北口河西村,古称柳林营,古北口八景之一的镇山塔和气浪墓就在中间的山腰上。寺内是典型的清末三进院落,占地438平方米,南北略长,东西较短。吕洞宾和其他泥塑雕像被供奉在大厅里。医院里还有三座纪念碑。

磁山寺

磁山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磁山寺位于天台,故又称天台寺。磁山寺始建年代不详,最迟在清初成为寺庙。有中、东、西三路,以西路大悲殿为主,大悲殿有三排,中间是金漆雕刻的观音像,两侧有毕夏袁俊等八尊。这种佛道合流的寺庙在京郊并不多见。南坡有一座藏式塔,高约10米,据说是魔王塔和和尚的衣钵。每年3月15日,是妖王和和尚出家成道的时期,慈山寺开放三天,被称为京西香火极强的寺庙。磁山寺大殿基本完好,但大部分佛像被毁。寺内外有许多石刻,冯玉祥将军留下的石刻最引人注目。楷书有“勤为宝”、“真苦”、“修养”、“淡泊”等大字。前七个字3尺见方,后四个字2尺见方,分别刻在山门外的东山坡和寺后的北山坡上。从《周易》中摘录的“八卦签”有200多个字,每个字半尺见方。

狗牙

原名沟沟崖,因谷中多悬崖而得名。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北部地区,是德胜口沟西侧的一条支沟。德胜口村在沟口南侧,德胜口水库在北侧,是杜军山南麓狭窄的山谷之一。

流水冲刷出沟壑。两座山在入口处相对,距离只有十米。沟口海拔约140米,已筑坝1拦截。山谷呈东南-西北走向,山谷中的山从外到内逐渐陡峭。谷内植被茂盛,周围有任贤、玉女、中峰、东风、西峰、瑞峰、秀峰、将军、步虚、乌云、金花、姬子等22座山峰,其中有中峰、东风、西峰、瑞峰、秀吉。中峰是五峰之首,海拔963米。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纂的《长平县志》曾载有山沟上的八景,即垂帘飞瀑、冷泉溢玉、夏雪险峰、古洞春风、曲径穿云、松桥藏雾、南川午后月等。沟崖曾是佛道胜地,人称“北武当山”。自元明以来,先后修建了余旭寺、毕夏宫、豆捞宫、西凤寺、东风寺、瑞峰寺、盘道寺、西王母寺等72座佛教、道教寺庙。现在余旭寺、毕夏宫、豆捞宫和瑞峰寺的遗址仍然存在。

玉虚观全称是保国之峰玉虚观,又称北武当沟崖玉虚观,俗称上庙。位于沟崖中顶峰的山腰,距沟口约7500米。明日二年(1622)建成,崇祯八年(1635)竣工,光绪二十四年(1898)翻修。观景包括关门、钟楼、鼓楼、正殿、附殿、后殿、至尊阁,是沟崖寺最高最险的建筑群。整个建筑分布在一个四层阶梯平台上。最下面一层有1个门,保存至今。其形制为单檐歇息于山顶,盖灰布瓦和溜石檐,檐下嵌有白石匾,刻有“护国之峰玉阙观”二层钟鼓围绕大门而建,左侧为钟楼,钟高1.3米;右边是鼓楼,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四面墙。正殿宽10米,深4.8米;附属大厅宽9.5米,深4米,都没了。寺前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有“沟壑崖中峰上玉阙观”和“重修碑”碑文,碑体和基座完好。观测银杏树1株,为北京市一级古树名木。

毕夏宫位于余旭寺和斗姆宫之间。清光绪二十四年重建。有三个正殿,三个左右附属殿,三个宫门。正殿为硬山六檩前廊建筑,现有后墙、左右山墙和部分柱檩。大厅的底座宽8.5米,深5.4米。左右附殿有部分残墙,桥台留在宫门内。

豆捞宫位于东风山腰。清光绪二十四年修缮。有宫门,正殿,辅殿。正殿右前方的一块巨石与左侧大厅相对。它的建筑已经倒塌,只剩下一部分墙。有3个主厅和3个左附属厅。大殿宽8.8米,深4.3米。附属大厅宽6.3米,深4米。宫门很窄。宫门外有一座硬山灰布瓦房,后墙,左右山墙,后顶。

胜连山

连胜(米生石塘莲花山)位于京西南,房山区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930米,是道教的聚集地。连胜山险峻、雄伟、美丽,山谷幽深、溪水潺潺,峰峦峻峭、峭壁密布。山上云海流转,变幻无穷。丛林郁郁葱葱,古树参天。殿宇、亭台、楼阁掩映在崔盖的树荫下。山道具有美、舒展、骑行古刹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豪迈、险要、奥、绝、美。

“道教风格、佛光、奇峰、奇石、圣水”是连胜的真实写照。南天门一峰分为佛教和道教两个分支。早在明朝,佛教就在山上建了一座宫庙,叫圣泉寺。相传摩诃的祖先住在圣米石塘,吃圣米喝圣水成仙,所以当时佛教非常兴盛;道教也在此定居,后在圣泉寺后山北侧建蟠桃宫,俗称北寺。庙里的主人擅长医疗,圣水洞里的圣水有调理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于是,它就出名了,进香求医的络绎不绝。民国时期尤为繁荣。当时达官贵人、名家也慕名而来,不惜重金在观内建别墅,直至旧址留存。蟠桃宫、水笙庙、关帝庙等建筑群,以及众多景点和景观,在奇峰谷再现。

塞外蒙古蒙古包的习俗;三合院、四合院的静谧与质朴;飞檐斗拱的仿古剧场建筑,让你在各种场合都能欣赏到节目,有机会大显身手。每当夜幕降临,天上的星星与景区的灯光相互对应,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连胜风景区是一个远离喧嚣、污染和烦恼的奇异的山林圣地。它正以一流的服务设施等待着中外游客。

妙峰山

苗丰风景名胜区苗丰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面积2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50多公里。景区以“古寺、奇松、怪石”著称。苗丰山属于太行山山脉,具有火成岩结构。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险峻,花草秀丽。

北京名山之一,京郊风景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与昌平县接壤,属太行山区。位于北京西北30多公里处,距市区55公里,海拔1291米,面积20平方公里。原名阳山,以古刹、奇松、怪石、奇花著称。因山势雄伟,五峰同时,妙高为其一,故又称妙峰。山中寺庙众多,林木葱郁,风景秀丽。这里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季节性景观,还有中国品质最好的千亩玫瑰。它以建于明末的“仙女毕夏·袁俊庙”而闻名。金顶的寺庙,从清朝到民国,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山名远扬。抗战时期,寺庙被毁,庙会衰落。今天,它仍然以自然风光的美丽而闻名,尤其是山南樱桃谷的景色。附近的山沟里有许多玫瑰。现在是市重点绿化区。

著名的苗丰娘娘庙建于辽代。山上建有三座寺庙(灵感宫、向辉亭和玉皇顶),高低不平。有14座寺庙,分别供奉佛、道、儒、俗诸神,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

北京的庙会起源于辽代,被称为“上思春游”。庙会在元明时期进一步兴起。苗丰山庙会始于明代。每年四月初一至农历十八,苗丰开山半个多月,每天都有数万香客慕名而来,有的一步一鞠躬,一次三步;有的人竟然通过抬鞍、滚砖、耳箭、挂灯笼的方式来上香,以示虔诚。各种民间香火会边走边练,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观者如潮。苗丰山庙会期间,京都冷清,其规模为华北之首。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朝崇祯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四月初一至农历十五,全国各地数十万善男信女齐聚苗丰,登顶进香,赏山竞赛,献粥献茶。场面壮观,信徒虔诚罕见。清代《燕京年》载:“苗丰山属四月,自正月初一起,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山人海,车马喧天,夜晚灯火无数,香火真能在人间。”1925期间,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对苗丰山庙会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出版了《苗丰朝圣特刊》,开创了中国民俗田野调查的先河,使苗丰山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丫髻山

丫髻山风景区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店乡(距北京91 km)。因山顶两块巨石形似古代少女的头发,故名丫髻山。四面八方的人们也称吉雅为“东山”。距离东直门70公里,距离金海湖45公里。吉雅山海拔363米。位于吉雅的毕夏袁俊寺是JD.COM著名的道观,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元明清时期。吉雅的磕头沟原在云岩寺,分两寺,始建于辽代,多次重建。上思楼的悬崖峭壁上,其规模之大,工程风险之大,在古代都是罕见的。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道教名山吉雅,在经过近两年的修缮后,最近又迎来了游客。丫髻山四月庙会兴起于明代,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进山进香,每天都有上万人。因此,丫髻山庙会也成为华北四大庙会之一。吉雅风景区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看起来像一个桃子,被两座山夹在中间。当地村民称之为“神桃峰”。历经数万年风雨,时至今日,这颗巨大的“神桃”仍能分辨出桃嘴和桃身,游人远远望去,是“桃乡平谷”中难得一见的美景。

自元代以来,吉雅一直是人们在京朝拜和祈祷的圣地。上至帝王后妃、宗室王公、达官贵人,下至文人墨客、乡民,都有逛东大山庙会的习俗。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山上有1715(康熙五十四年)的碑文,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每逢岁时,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到此,或刻纸帛,或举香烛,朝拜登高。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65430年。”

相传,唐朝时,道士在吉雅上修练盖房,明朝时,又赐匾护国保仙宫。1949前夕,毕夏袁俊寺、黄愚亭等十余座原有寺庙被毁。后来,当地信徒在山顶重建了袁俊庙和山门,并在山脚下修复了紫霄宫。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举办“丫髻山庙会”,9月12-65438+10月2日举办“金秋·毕夏蟠桃采摘节”。

雅迪山东大山庙会是中国北方四大庙会之一。1994年,丫髻山庙会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道教大辞典》。

-

这份北京道观名录是丰台大灰厂娘娘庙的桂道长编的,他慈悲为怀。我转载一下,希望对喜欢道家文化的朋友有所帮助。

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