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和勤奋努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在镇海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高,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来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比较重视。然而,父母的期望值偏高,因为他们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龙,相当多的家庭陷入了溺爱和过度管理的误区。这些孩子普遍聪明活泼,但学习不够积极,缺乏吃苦精神。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不努力,父母老师倾其所有也无济于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关建刚提出,写作是一种责任。其实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不也是一种责任吗?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对外部信息的选择性感知,主动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他们有自主学习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没有必要让老师或家长代替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只有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教学中不断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仅有与众不同的面孔,还有不同于他人的大脑和身体。既然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么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力,享受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首当其冲的为自己学习。为此,我还举办了“我是学习的主人”、“争做学习的小主人”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努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这一阶层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愿望是好的,但教育方式极其匮乏。于是我利用每一次家长会,集中对家长进行具体的培训,明确告诉家长现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努力方向,也给家长推荐一些家庭教育书籍,包括周弘的《赏识教育》,陆琴的《好父母好孩子》,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目的是让家长学会做孩子的家教,而不是家政服务员。
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曾经给家长和学生讲过一个故事:每个孩子都是100%的自己,200%甚至更多的父母,而他只是老师的百分之几百。目的是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班里的大部分家长都能陪孩子读将近一年半,能帮孩子记录识字和阅读,直到孩子完全有能力记录自己。
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态度日益端正,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家长提建议:对于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学习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尽量放手,因为他们在路上已经被帮助过,需要给他们独自前行的机会。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和磨炼,他们可以把短暂的独立行为变成一种态度和习惯;对于学习兴趣不大,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我明确告诉家长,这不仅与孩子本身有关,也与家长在低年级没有认真履行辅导职责有关。既然在这一课上落后了,就要改变方法迎头赶上,坚持不懈地放弃,才能帮助孩子走上正轨;对于处于自立和依赖边缘的学生,我建议家长一定要改变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早日独立。
这样学生、家长、老师形成一个* * *知识,三管齐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逐步放开,督促自主学习。
俗话说“行动胜于内心”。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这将直接影响课堂的质量和效果。第一,我会把学生的作业本改成独立的预习本,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写课文中的生词。当他们遇到困难的单词时,他们会查字典,如果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他们永远不会向别人求助。第二个作业是找一些容易出错或者不会写的单词。这样学生抄生词就比以前科学多了。毕竟我们不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单词的理解和认知也完全不同。老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样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以前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顺利读完课文。现在,在流利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家长主动读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对自己的阅读做出合理的评价。家长的签名也由原来的“看了x遍”的证明或直接签名改为“看得很熟练”、“比以前进步很多”。如果你再读一遍,会更好”等等。很明显,家长从以前的高高在上的监督者变成了现在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孩子也从以前的学习者变成了真正的学习大师,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便于进一步提高。
在课堂上,我也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然后我会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比如前几天我们五年级语文组有一节比较开放的探究课《落花生》。一开始上课,我们就告诉同学们,落花生不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然后我们问学生:“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自然纳闷:他为什么给自己起这么个笔名?这个笔名有什么深意?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会主动开始学习花生。那么在花生的学习中,关键的部分,首先让学生安静的阅读,边读边问不懂的问题,然后老师会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欣赏重点难点,直到孩子学到东西。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四节课的教学发现,每节课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不变应万变,似乎不太可行。
另外,对于课堂训练练习的设计和修改,我也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经常尝试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设计,然后选出最好的候选人。我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在帮助你学习,而不是强迫你学习。
课后,我还教学生布置作业的权利。先是尖子生带头,然后学生们逐渐转移,轮流布置作业。另外,在每学期或者期末集中复习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自己准备复习用书。我和学生们讨论了如何复习各种类型的课文和中国园林,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然后形成了* * *知识让孩子们去实施。
第三,加强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毕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如果学生被动地在那里工作,不做贡献,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小学生毕竟年纪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我带着孩子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小组名称、规则和训练等。组长为集团总经理,下设三个组长。四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做到人人有事,人人有事。其中一个负责批改学生自备的作业,一个负责初评的日记,一个负责检查作业本,一个负责检查背诵。初评结束后,老师会进行复查,通过复查。全组四位同学全部取得优异成绩后,小组加一分。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及时评估和反馈自主学习的效果。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互动性,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提高评价效率。还应注意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舞台,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预设满了,也不可能是静态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中肯、有针对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层次,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其次,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竞争力。从二年级开始,这个班开始创建团建。对于各队的考核,尽可能做到每天考核,随时考核,1月1日结算,奖励优胜队。这两年,有时老师出钱奖励小组学习,有时落后小组给获胜小组买棒棒糖,还有送书,发证书等等。,试图调动学生的竞争热情。经过三年的坚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组织活动,提供自主交流的平台。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平台。这也是很多成年人在学生时代学过的数学和物理不被使用,以至于逐渐退化清晰的原因。就语文课而言,语文活动应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应该设计开放的、多样化的活动,及时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就我们班的实践活动来说,我主要是先设计,然后给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然后组织活动。
这个学期,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我以旁观者或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开学到现在,我们举办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想家”“我是小推销员”的辩论赛。前三次活动是我主持的,最后一次是学生主持的。“我读书,我快乐”中有同学讲述了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同学背诵了名人读书的座右铭,有同学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我是一个小小的‘推销员’在活动之前,我采纳了学生们的意见。推介会结束时,要根据业务员的说法进行模拟拍卖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能力。至于辩论的情况,我引用了学生作文中的一个片段作为说明:“经过一番斗争,双方不分上下,终于到了自由辩论的时候了。我本以为可以放松一点,没想到我们队的成员因为信息不全,发言人很少,于是我就成了“主力队员”,轮番轰炸我,但我都一一拒绝,有时甚至让对方哑口无言。”(吴杰波)“主辩在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辩论变得激烈起来,你争我夺。一分钟过去了,我们争分夺秒地答题,这时主持人宣布:肯定的赢了!当“耶!”我们欢呼起来。这真是一场有趣的辩论。
总之,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让学生整天“不听窗外事,只读圣贤书”。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平台上,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有所用,变“我要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