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试卷

没那么长,拼凑一下就好了!

1111111111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了“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通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要想接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光靠嘴巴说教是不够的,要通过实践。

艺术的学习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艺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艺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个体开始学习,即学生自己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艺,体验艺术活动和乐趣。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会对这个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优秀的人是少数,不能要求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因为初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挖掘有艺术素养的学生,让他们的艺术天赋在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不被埋没或流失,这就要求他们在业余时间倾向于这个方向,不至于像古代的方仲永那样长时间不熟悉,直到成为平庸之辈。

第二,注重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取决于教师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每个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观察和表达事物。

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乐趣。然而,学生自身的游戏性、依赖性和思想上的不成熟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很长一段时间,被动接受,不思考,老师给我安排一些点的想法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他们绝不会去挖掘课本之外的东西,也不会考虑到课程的延伸性和相关性。因此,新课改最重要的方面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第三,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艺术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一次素描课,我把学生分成四组,统一在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学生自己去找素描对象。布置完任务,我说30分钟后检查,然后我看了看表,又看了看同学。他们也看着我,我看着你。有的用嘴咬着画纸,咬着钻笔。当我说,我们开始吧,他们还是无动于衷。一个胆大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是空的。你在画什么?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我们的操场上有什么?同学们都说,篮球架,单杠。我说,再四处看看。“有树,有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赞同,我就顺势说:“第一组画篮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学生们都找到了素描对象。于是他们散开,开始观察自己的写生对象。通过这次课堂素描练习,我体会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组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我们肯定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比较成型的。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的本分。

美术课是一门技能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艺术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体验的。因此,新课程改革也赋予了美术教育工作者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育学生,并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适应21世纪社会的能力和创造力。

22222222222222

浅谈中外小学艺术教育

未知的

近十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颁布以来,立足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覆盖面广、体系完整(大纲、课程、教材等。)的小学艺术教育是可喜的。但与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虽然有优势也有劣势,但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本文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从艺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

德国巴伐利亚州小学美术教育(颁布于1985)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快乐,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关注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孩子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作品;让孩子们在每年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装饰和表演各种形式的游戏。

日本文部省(1980实施)新制定了小学美术学习的指导精神(目的和任务):①培养人性完善的儿童;②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审美情趣;③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创造智能和独立思考的技能;④营造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氛围;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因材施教;⑥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所有学校都寻求更灵活的教育,即根据不同地区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可行的、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

国家教委1988颁布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的美术教育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加强道德和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从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和日本的艺术教育注重素质、人的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的形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互联互通,把艺术教育作为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获得和谐的人,把生活乐趣、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统一起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智力和天赋的发展外,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在政治前提下考虑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立足于民族基础和国情,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

第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来看。

德国和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在每周2-4小时,比我国小学美术课时安排多(没有保障),保证了孩子学习的时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完全平等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日用品制作占了很大比重。德国也将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材,仅以大纲的形式发布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是全国统筹。日本虽然有美术教材,但也表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应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画画(孩子遇到的人和事);学习的目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题目举例——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习俗,每个新生开学第一天带一个彩色圆锥形纸袋);我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在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一个侏儒;苗条的汉斯;胖伊迪丝。题目举例——《这样的女巫》的教学,从朗读或讲述开始,然后用木偶表演;孩子们想象各种各样的女巫,比如天气女巫,并描述它们的样子;后来,孩子们画画;最后一起看完图。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2个舞台场景;(3)用管状颜料印刷;④水彩画基础知识;⑤彩画;⑥看图等。

日本初级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造型游戏(玩沙、化妆等。)、绘画的立体表现(泥塑、纸模型等。),制作和使用物品和装饰作品。教材很少介绍必要的绘画和制作知识,而是用作业(作品)和简短生动的文字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创作。话题包括:相扑绘画、买果汁、到达花国、贺卡、请柬等等。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国内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对基本形状和颜色有认识;画一些生活中类似这个形状的东西,比如方形手帕、圆形气球、三角旗,做花、小彩旗、泥塑动物等等。一些省级教材,如湖南新编的九年制义务小学美术第一册,也有撕、贴、折、剪等地方美术内容。在大纲的指导下,教材的编排完善全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国外。而美术课的安排被归为“三小门”(声、体、美)的末位,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中国的小学美术只能是断断续续的调整语文和数学的课程,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材形成对比。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是要从教学条件上落实。

第三,从教学条件来看。

德国和日本是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在多方面支持教育,这在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和日本的学校有专门的劳动和艺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齐全。除了必备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外,还有木工和艺术造型机械的各种工具,方便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工艺物品。各种标本、素描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取用,全身心投入到艺术的学习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国内专业画家无法比拟的。两国的老师都很忙,地位很高。教师必须获得高职文凭和执照才能成为艺术教师。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都注重艺术的熏陶,学生可以经常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中国经济起步晚,教育投入少。和德国日本的教学条件比起来,显得寒酸。大中城市小学美术教学不完善,教师素质低,场地器材缺乏。另外,我国小学美术的素质化教学还很薄弱。

第四,从课程的教学形式上。

德国和日本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完全开放的。老师只是提出任务,给一点启发。很多时候,他们让学生各得其所,其乐融融,让学生在成功中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和组织者,只有当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能给予帮助,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大部分小学班级采取的是严谨的备课,按部就班的执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主动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由教师主导,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听课和看课讲究形式,不考虑实际效果。很多优秀的课只是评价形式多样,像唱戏,用了很多道具。详细、全面、稳定就好。课堂教学还是受到很多限制,老师辛苦,学者辛苦。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约束性、灵活性和机械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短期来看,中国的基础教学不错,但长期来看,各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都比外国学生差。很多就读于更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并没有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强化辅导或“勤学苦练”获得的,造成了部分学生分数很高但实践能力很低的局面。德国和日本的学生大胆、能干、有事业心。

第五,从教学效果上。

德国和日本的艺术教育以国家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艺术教育乃至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实施。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高于我国,使全体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艺术品位高雅文明,在工作和事业中创新、求异、创造。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国和日本小学生对升学和就业各科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艺术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毕竟进入艺术院校或者从事专业艺术的人才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国家艺术教育的目的。例如,日本和光大大学的藤泽德美教授说,“我们这个学科(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人,更不是培养画家、雕塑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通过通识教育中的美术教育获得全面的和谐能力,而不是智育失衡的人。”

我国艺术教育的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好于农村,沿海好于内陆和偏远地区。全面发展尤为突出,比如在国际绘画、制作大赛中获得金牌的人,书画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有条件开展校外培训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幼儿时期就期待自己的成功,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殊现象。然而,校舍简陋、专业教师缺乏、教学设备缺乏、适龄儿童缺钱等问题依然客观存在,令人担忧。中国的艺术教育面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受教育者,一定很难。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教育的规划思路和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基础艺术教育将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一点已经开始在这两年涌现的新寄宿学校中得到体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开展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艺术教育方面有重大的教育改革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改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门的课桌,石膏模型,画板,图片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等等。学生作画所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和材料,由学校按需发放。这样既方便老师引导,也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授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选拔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所有受聘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专业特长,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必须通过试教和试教考核。对于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学习考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3.增加教学时数,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普通班有足够的国家教委规定的艺术课,每个班每周两个课时。学校连续安排两节课,节省了课前准备和课后清理设备的时间,便于老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的训练时间。美术强化班美术课安排每周6课时,外加4次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以省级小学美术教材为基础,参考其他教材和书籍,灵活选择丰富了幼儿想象画、记忆画、手工制作、立体构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启发和游戏活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践创造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中,学校经常举办作品展,组织各级绘画比赛,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同时要注意隐性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定期更换队报、班刊、宣传橱窗的内容;教室、走廊里贴着伟人的画像、格言;会议室、活动室、大厅悬挂精美的壁画或名画;学校的校训、誓言和巨大的标语嵌在白色的墙上...这些都给了学生美的熏陶和爱的启迪。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大提高。近两年学生艺术作品20余件在省市级刊物发表,110余件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