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小学生做作业
对于这种“坐不住凳子”的表现,爸爸回应道,“我也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只是在看监控的时候。这孩子专注力真差。如果没有大人看着,他可能永远也完成不了这个作业。”
也有网友表示,“我的孩子还小,不知道长大后会不会这样。平时看小家伙玩玩具我都很认真。不知道以后读书还能不能这么认真。”
事实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仅限于学习。有研究表明,专注力差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也会出现沟通不畅、无法理解对方观点等劣势。家长应该早点掌握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的专注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只能保持专注15-20分钟,高年级的孩子可以保持专注25分钟左右。但如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给孩子适当的成长干预,孩子应有的专注力水平就会大打折扣。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希望孩子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不仅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还要注意对孩子专注力的“维护”。孩子专注力的高低,有时候和父母是否把它“维持”在原位有关。
当然,除了注意日常保养,更早掌握专注力训练技巧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打开专注力的大门。父母在孩子早期成长阶段给予的成长干预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最为深远,孩子也最容易形成终身的习惯。
有些家长认为,只有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所以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就会“没人看”地干涉。
但事实上,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在孩子专心继续的时候,家长都不要轻易打断,因为被打断的注意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有些家长认为强迫孩子“坐在凳子上”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集中,但实际上,这不足以创造一个静态的环境。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即使坐在凳子上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游走。同时,如果家长不能把握好监督的尺度,也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应,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也有家长认为孩子的专注力水平是不可移动的,认为孩子专注力差是先天的。但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有可塑性的,尤其是在婴儿期和儿童期,经过适当的干预很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
1.创造一个合适的静态环境
家长要在孩子全神贯注于某件事的时候,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静态的环境。例如,父母应该尽量不要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打开电视。
虽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看似“一心多用”,但其实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是一分为二的,无法保持专注。让孩子随时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尤其是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运动还可以帮助他们消耗无处释放的活力。
另外,一些有趣的运动类型也可以帮助孩子锻炼专注力,比如手指练习、手工等。在手指练习和手工作业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也在运转,更容易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
3.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读书有很多好处,包括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同时沉浸其中,不受外物干扰。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专注力表现更好,如果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更容易保持情绪稳定。
家长要灵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强迫活泼好动的孩子不动,显然是不现实的。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孩子在一招一式的沉默中不断调整,既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也不会因为家长的不当干预而被无故打死。
结论:
专注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孩子处于可塑性生长时期,家长更应该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静态环境和动态运动的结合,让孩子养成了不被压抑的专注习惯,让孩子不自觉地改变大脑思维和行为。只有这样,教育引导才能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