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信息技术公开课和精品课

信息技术精品课程是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艺术的大舞台,是各国信息技术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训练场。信息技术精品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践相协调。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彩的课堂演绎,科学高效的总结拓展,是上好一堂信息技术精品课需要把握的三大环节。

首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

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要整体构思,精心准备,教师要在把握内容、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和辅导计划、修改试讲、熟悉学生和机房环境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一)把握内容

精彩的优质课程离不开良好的创意和独特的视角。在内容把握上,要注意选取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主题,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精彩的内容设计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知识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2)教案设计、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

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课前辅导计划的设计是上好一堂信息技术素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辅导计划时,要明确列出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规范运用、成果展示、课堂总结等环节。对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供达到的目标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设计一个精彩的辅导方案,让学生有案在手,有路可探。

如果说辅导计划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是老师上课的好帮手。设计教学时,要分析教材和学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串词,解构目标,分解任务模块,分配时间实现每项任务。在新课导入、设置探究任务、教学、提问、练习、总结、展示与评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等方面进行精心安排。

针对课件制作环节,要注意做到简洁明了,结构统一,突出重点和难点,材料安排得当,通过反复修改、打磨、反思不断完善。

(3)努力改正

准备好内容、辅导计划、教学设计、课件后,进入试讲。在试教阶段,一方面要熟悉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利用课件进行多次试教,不断熟悉课堂教学流程,完善教学设计。可以邀请相关老师一起听课学习,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修正。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学效果越好。

(四)熟悉学生和机房环境

为了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我们应该在课前主动熟悉学生和机房环境。课前与学生交流时,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前将教材和辅导计划发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在熟悉机房环境的同时,要熟悉机器的运行状态,电子教室软硬件的操作方法,提前将配套软件和相关素材文件安装复制到老师的电脑和学生的电脑上。这样就为信息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情巧妙的任务驱动教学演绎,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精彩的课堂演绎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参加信息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师都是经过选拔的教学专家。要想在众多专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灵活、有吸引力的课堂,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教学目标。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师教学示范、学生学习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可以采用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双主体”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生或教师示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等方式全面开展教学活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一)引入新课程

只有引入新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新课程导入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知识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学生主动探索和展示

导入后,学生将被分配探索任务,该任务使用教程计划。教程上有明确的任务模块,也有实现任务的温馨提示。在辅导案例中,老师把难的内容分解成小任务,从而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享受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达到目标,完成任务。

学生自主探究一段时间后,会有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率先完成探究任务。这时候,老师可以请完成任务的同学做“小老师”,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要求学生在演示的同时说明自己的操作步骤。通过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学生的演示可以清晰地发布在每一台学生电脑上,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小老师的演示”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目标。

(三)重新探索群体合作

演示结束后,学生们做练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学生却没有完成任务。这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老师可以引导小组互相帮助,让做得快的同学教没完成任务的同学。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伴的帮助也让课堂充满了乐趣。

(4)教师的指导和选择

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新的方法、好的做法,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当学生遇到典型问题或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耐心、准确、简明的讲解。同时可以结合提问、引导、交流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适当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任务询问模块。这样,新问题的发现和任务探究依次递进,课堂教学自然顺利向下延伸,完成一个探究任务,突破一个知识点。

(五)实践标准,创新应用。

当所有探究任务完成后,将进入实践达标和创新应用环节。老师可以布置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做,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创造力完成实际任务。通过实践练习和创新应用,拓展和升华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