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植物单元“我看到了什么”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育第三版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树木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者对学生一般发展过程的科学观察为主线,通过几个递进的结构性活动,让学生体验和体会一个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及其意义,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开始。植物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树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观察一棵大树不仅是为了获得关于它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事实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树看作一个生命体。教科书上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回忆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可以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可以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希望同学们认识到,实地观察和看图获取信息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学习情境的分析

初三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很多同学不认为闻、听、尝、摸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观察一棵大树时,学生就会意识到,科学课的观察必须涉及所有的感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木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是有生命的物体。

2、简单了解树的结构

流程和方法:

1,初步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的制定有利于观察。

2.用各种感官观察树。

3.用放大镜和卷尺等简单的工具观察和测量树。

4.用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从图片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让你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2.培养观察树木的兴趣,体会生活带来的生机。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这棵树。

教学难点:尝试使用感官知觉树。

第四,教学准备

1.在校园内或周围寻找大树,供学生观察。教师要在课前实地查看,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防范。

2.准备一些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可能需要用到的观察工具。

3、教学PPT、人体器官图(或课前简笔画)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过程

活动1:我看到了什么(图片中的大树)

1,对话:同学们,我们经常在校园里,路上,公园里看到一些大树。你仔细看过他们吗?有没有想过仔细看看那棵大树?

2.(PPT演示),仔细看看图片上的大树,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看谁说的更仔细。

看老师的投影,说说你看到的相关信息,看谁说的多。

(预测:学生所说的信息主要是关于树木的结构,如树干、树叶、树冠、树根等。)

3.总结:从图片中,我们得到的关于大树的信息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