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辅助的课件不仅用来传达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高,信息技术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在导入新课时,用一个动画讲一个故事,提出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心理。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出生动的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对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虽然理解了“线”的特征,但对其应用却没有把握。我们在设计这部分课件时,用动画来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比如线段可以从左飞入,然后按照动画叠加的顺序播放。射线是以线段为基础的一端无限长,线段两端延伸得到直线。这种以原始图形为基础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线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线条”特征的把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课堂高潮。

以前的数学教学课件太程序化,达不到学习的高潮。如果利用AUTHWARE的交互功能制作自己的课件,可以灵活地将教材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对认识圆的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场景:一、圆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学生回答后,从电脑调出几种圆形图像,让学生专心观看,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圆的判别中,设计了一个画出来的轮子形象,让学生恍然大悟圆的本质;在一节课的归纳和总结中,运用网络技巧和特写处理,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解题技巧用特写的方式放在一张图片上,配以轻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在教相遇问题的时候,学生很难接受用速度和时间来求距离是抽象的。于是我用多媒体演示了两辆车同时从两个地方走过来,相遇三个小时的画面。然后我用线图来表示两车的距离和,然后每小时闪现两车的距离,合并成一小段线段,也就是速度和。走了三个小时,有三条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辆车的距离之和。

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象,动静结合,声情结合,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解决教师讲解不清、学生听不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实现精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时候,教师不需要更多的文字,只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无声地传递教学信息,将难以表达的内容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借助信息技术,收集信息,丰富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享受资源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彻底打破了学校教学方式的束缚。这种综合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既可以实施个性化教学,也可以实施合作教学。经过合作学习,最终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对同一问题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网站上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练习题、故障排除等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选择有目的的学习。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又创造性地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态为动态,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探索和发现的实验平台。例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如何利用三角形的拼接推导梯形的面积的公式,除了利用两个梯形的拼法外,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平移”、“旋转”、“折叠”等方式,方便地展示三角形转化为已知的基本图形,从而进一步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动态和静态的教学画面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在生动的画面、同步的视听场景和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将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中。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学习“购物中的知识”内容时,学生应该在课前与父母一起在商场进行购物和调查的实践活动,并利用计算机这一强大工具,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