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老师感觉小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分化的时间提前,分化的距离拉大。老师普遍反映有的学生能力比较优秀,有的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很明显两级分化的现象很严重。虽然学生的学习总是存在差异,但是分化时间提前,分化距离加大,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课堂上,优秀的学生经常吃不饱饭,学困生却吃不上饭。班级整体成绩差距很难改善,所以两极分化是我们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多,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了缩小差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受益,尤其是后进生。在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没有机会问。问题不解决,* *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是小组学习,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熟悉的小群体中提问,因为小组讨论和学习的氛围有助于缓解他们内心的紧张,使他们敢于提问,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解决问题。同时对帮忙的同学也是一种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动脑、想、说、做。为差生创造提高学习成绩的成功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精心设计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根据小学生不能长期坚持学习、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启发性的提问、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使教学本身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学,忽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改革应该改变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老师应该真正爱他们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能力差异很大。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有独立人格的活人,总有他们的优点。作为老师,要善于真诚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根据成绩“喜欢”尖子生,“讨厌”尖子生。在课堂上,要恰当地使用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正确答案立即予以肯定。回答错误或者不会回答的同学可以用“是这样吗?”“再想想”和“你可以站出来说大家已经很开心了,没关系,慢慢来”,这样会更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有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让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感受,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大胆探索和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仔细观察和了解各个小组的活动。如果发现有的同学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者有的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因为思维受阻而无法深入的问题,对于讨论中出现的浅表层问题,同学们可以迅速排除障碍,深化引导。面对新课程改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条普遍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记住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第三,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新课程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因此,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四,改变评价方式。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应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关注全人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发展。1.重视评价促进小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教育功能。第一,承认差异,不搞一刀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小学生。二是重视每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化。三是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学生得到指导和帮助后,会肯定自己的提高,完善计划和行为,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我能行”的意识。2.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我们都应该给予由衷的赞美,一般只鼓励不指责。

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的、多层次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和全员互动。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也阐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的概念与实施》中,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群体中相互合作,实现相同的学习目标,并以群体整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含义是:在教学中,利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努力,使自己和他人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前提下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第一,合理分组

在很多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往往是一种教学行为,以显示课堂的精彩。其实并不是。分组在数学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往往能影响到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开始调查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整理,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在课堂上,我通常使用异构分组。就是这么分配的:每组人数在2到6人之间,一般4人一组是最佳组合。其中成绩好的学生1名,成绩差的学生1名,成绩一般的学生2名。把差生组合成一个小组,让差生先发言,好学生总结,避免差生成为听众和旁观者。老师会先教,讲完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再学习,让每个成员都牢牢掌握。这种分组方法是一种更复杂的类型。比如在置换策略解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独立思考,然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巧妙的策略。这个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和交流的价值。

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所以为了改变死板的组合形式,有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学习。这种组合一般都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因为学生自己的脑海里一般都有自己想要竞争的对象,他们会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组合。这种自由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的。对于一些学困生,我请一些优秀的同学和他们结合,帮助学困生。这种组合更适合综合类课程。比如在数字和代码的教学中,我用的是自由分组。学生合并后,我可以在上课期间自由调查生活中的数字和代码,比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等等。这种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

另外,有时候我上课采取的分组方法是相邻组合。这种分组方式比较节省时间,比较适合简单的内容。但这种分组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收获。所以个人更喜欢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

第二,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几个人一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往往是单独发言)。讨论结束后,邀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这个代表往往是资优生),代表的发言往往是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小组的看法。这样的合作是没有效果的。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责任,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我的班级一般是四人一组,我做了如下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组织好纪律,在活动中帮助差生。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融入检查员的角色。

记者:把研究成果聚集在小组里,代表小组在班里交流。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小组中,每个岗位轮流担任,可以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很好地参与其中。

比如在“圆周”的教学中,组长在活动过程中分配任务,提出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并对组员进行指导。两名队员负责测量1角、5角和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一名队员负责记录和报告结果。

周长(单位:厘米)直径(单位:厘米)周长与直径之比

1°角度

5角

1元

在活动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并及时鼓励学生的方法。调动他们合作的积极性。

第三,合作探索

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后,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在此期间,教师要在小组之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并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说话,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给有余力学习的学生一个发展潜能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实测的时候,我让学生分组测量,于是有的学生进行,有的用粉笔标注,有的设置基准,有的用尺子测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充满了主人的骄傲。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和互动

沟通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合作的重要表现。交往的过程就是学生由窄到宽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明亮”的视野。让每组的报告人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学习结果,了解每组的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对于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说话的勇气。另外,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不要打断,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边思考边吸收,随时做好提问或补充的准备。同时,注意了解各组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案。“圆周”中,学生分组合作,测完成绩后,由记者组织语言汇报。几组报告下来,学生分析交流数据,老师指导。最后,他们一起寻找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不仅能直观地理解圆周的计算公式,还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5、小组鉴定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能激励学生互相帮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小组合作组织不当会导致好学生总是唱主角,差学生总是等待帮助和回答,从而导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开展小组评价活动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互助精神。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比一组更精彩,要组里任何一个来讲解;评估每个测验的最佳小组;每个月评个人优秀奖,进步奖等等。这样成绩好的同学会觉得不能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只靠自己学习,而应该帮助成绩差的队员;一个差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驱使他主动学习,容易在群体中产生互助学习的良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学会取长补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合作练习社交技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沧海”...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效果。

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思维的问题,在数学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原来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